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智庫:吳敦義的兩岸觀與“拒統說”

http://www.CRNTT.com   2017-07-12 00:06:28  


 
  第二,“一中”原則的利益化傾向:“九二共識”的“一中”原則,其本身就是處理兩岸之間“經濟性、事務性、民間性、功能性”議題的原則,因為假設它不涉及政治議題,因此,台灣只要口頭上承認“九二共識”,就為兩岸經濟市場開了綠燈。然而北京方面是希望“以經促政”,所以在政治刻意安排下,兩岸交流近30年來,台灣從大陸賺取了近4兆台幣的順差,沒有大陸經濟崛起,台灣經濟財政問題勢必更加嚴峻。⑪這一點藍軍是十分清楚的,換言之,從經濟來看,兩岸經貿相等台灣利益,而且“一中”原則等於有保障的台灣利益,至於“以經促政”,只要台灣持續天然獨的教育,社會化的環境就無須憂慮。

  第三,“一中”原則的“政策化”傾向:大家都知道在台海兩岸之間的“一中原則”,對外國而言,不論外國與中國大陸建交、復交,或相關的公報中,對此原則的態度,所使用的用辭是“承認”或“認知”或“尊重”,都只是該國在處理“台灣問題”上,實踐“一個中國原則”的政策,所以是“一中政策”。因為“政策”必定是以該國自身的國家利益為導向,基本上各國都會選擇與北京維持官方關係,與台灣保留了所謂的民間關係,因為是“政策”,故而解釋的空間也比較務實而具彈性,甚至於是不論大國、小國都可以用“一中政策”“尋租”兩岸,遊走兩岸,取利兩岸。至於兩岸的結局如何,都與之無關。可能的話,維持爭執,不戰不和是對第三者最有利的。隨著中國大陸的崛起,台灣的沉淪,各國的“一中政策”自然傾向中國大陸,但結局如何依然與之無關。而吳敦義的“一中”原則,其實就是將之雷同於外國所遵行的“一中”,使得“一中原則”從“中華民國”的“憲法”的基本原則與立國基礎,退而成為台灣便宜處裡兩岸事務的“政策”;如此一來,“九二共識”也好,“一中原則”也好,就可以隨時隨地因勢調整,因事制宜,依自己的利益、按自己的需要去解釋。兩岸之間定海神針的“一中原則”,就變成“為我所用”、“為己服務”的政策手段。

  如今看來,北京要面對的吳敦義所領導的中國國民黨,會是一個將“一中原則”工具化、利益化和政策化的中國國民黨;這個中國國民黨除了名稱之外,已經是完全在地化的政黨,是完全沒有中華民族觀、沒有與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論述的政黨,是一個懷有“次原罪”(馬英九祖籍湖南,在台灣當下的情境中被認為是外省人,是外來統治者,所以馬英九掌權時的作為,帶有原罪感的贖罪心態;而吳是台灣南投人,但以其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身份不講明自己的中國人、中華民族的身份,所以是“次原罪”)的政黨。這個政黨在“台灣”議題上認為台灣不需要、也不可能獨立;但是反對兩岸“統一”,又不排斥將“九二共識”作為通行兩岸的“令牌”的政黨,中共自然是深有疑慮。當然吳敦義不可能甘心於中國國民黨主席,必然是志在大位,所以他去年不選,意在與馬的政策、作為,政治責任有所切割;今年才選,意在全新出發,那麼吳在兩岸關係方面,應有何作為?才能讓台灣民眾,尤其是台灣青年看到希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