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如何建構認同?黃清賢:訴諸兩岸共同幸福

http://www.CRNTT.com   2017-10-01 00:07:07  


黃清賢以“台灣人民的兩岸認同趨勢分析”為題主講。(中評社 張嘉文攝)
 
  這種動員是辯證式的建構,也就是透過民主選舉,建構本土意識的凝聚力;經由本土意識的訴求,深化民主制度的正當性。縱使2008年在馬英九上台後,台海關係多所改善,但在兩岸主權、治權衝突的氛圍中,只能形成“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不統、不獨、不武”的主張。在“九二共識”擱置主權爭議的權宜下,推動二個實質治權之間的協商,兩岸政治認同疏離難以改善。

  黃清賢說,加上面臨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九合一大選結果等不利兩岸關係的陰影,以及2016年政黨輪替,既有的兩岸互動政治基礎被衝擊,兩岸政治認同疏離的矛盾堪慮。不過,物極必反。根據民調,2014年後“既認同是中國人、也認同是台灣人”的比例增加,與“認同是台灣人”的差距縮小,重新建構兩岸正面認同的契機出現。

  至於如何重新建構認同?黃清賢提到,為了解決兩岸交流愈密切,認同卻愈疏離的矛盾,不讓這種內部矛盾激化為敵我矛盾,訴諸兩岸人民共同幸福的途徑可以應用,重新建構兩岸認同的凝聚力,營造兩岸一家親的政治基礎。兩岸可以透過開放交流以來,陸續建立的持續性的人際網絡。

  他表示,基於兩岸大多數人民同文同種的本質性認同優勢,雖然官方溝通中斷,但仍可在民間互動的環境下,強化彼此信任的互惠性合作,重新型塑出兩岸的建構性認同。具體而言,例如繼續積極安排民間團體到大陸交流參訪,對於在大陸的台灣人民提供交通出行、教育科研、就業創業的更多便利協助台商轉型升級、投入互聯網電商經濟、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增設台商銀行融資管道等。

  至於所謂的“一代一線”,包括年輕一代、基層一線的民眾,黃清賢認為,可以透過契約採購、網路平台等方式,讓性能好但價格較先進國家便宜的零組件、品質好且大眾接受度高的農工產品、自造者或謂創客(Maker)的創意產品等,都有機會進入大陸市場,在兩岸交流中獲利,發揮互惠信任力量,建構兩岸正向認同。

  黃清賢強調,只要繼續把握民間交流增進互惠信任的原則,則重新建構兩岸正面認同的未來仍是樂觀,兩岸人民共創幸福的目標將會水到渠成。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