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抛棄九二共識將是國民黨真正悲劇

http://www.CRNTT.com   2020-03-29 00:08:04  


 
  針對這場選戰,有三點觀察值得一提:首先,地方選舉更為務實,就事論事,藍綠的區別有時沒這麼重要。競選一個市長職位,兩岸路線與“亡國感”之類的議題很難操作,更多聚焦於地方事務,這既是地方選舉的特性,也限縮了綠營煽動“恐中”情緒的空間。其次,這是一場憑藉網絡宣傳扭轉勝敗的選戰。韓國瑜和國民黨欠缺行政資源,衹能以小博大,用網絡宣傳的方式打選戰。但事實證明,衹要人對了,議題也對了,儘管被認為是深綠的高雄,也非鐵板一塊,仍然有撬動的空間。最後,在“韓流”形成的初期更具有多元性,既不排斥年輕人,也未被年輕人排斥。不僅那支“高雄又老又窮”的影片就是年輕團隊幫韓陣營打造的,而後的宣傳和造勢也順利喚起年輕人返鄉投票的風潮,才能一舉超越綠營長期盤踞高雄所掌握的選票。

  如果回到“九合一”選後、藍營聲勢一片大好之際觀察,實事求是地說,執政的蔡英文當局確實不受歡迎,否則綠營就不會敗得如此之慘,輸掉了大部分縣市,甚至是高雄的地方政權。另方面,“韓流”初起之時相對清新、包容力強,和年輕人間並不互斥。有些論者以大選中年輕人幾乎都把票投給了蔡英文來說明韓國瑜始終不受年輕人歡迎,這是由果推因,並不正確。國民黨手中原本握了一手好牌,但優勢的局面卻在之後逐漸反轉,這和黨內初選的紛擾密不可分。

  二、黨內初選的紛擾

  由於2018年底“九合一”選舉大勝,國民黨內有多位候選人對於挑戰2020年大選躍躍欲試。其中,最有可能出線的人選是剛卸任的新北市長朱立倫和黨主席吳敦義。自從2016年大選失利以來,朱2020年的大選,在之前的“九合一”選舉中朱立倫也賣力輔選,廣結善緣。許多國民黨的地方實力人士,尤其是被外界戲稱為“禿子、燕子、漢子”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台中市長盧秀燕和新北市長侯友宜基本上都有“挺朱”的默契。當時,韓國瑜雖然沒有把“絕不參選”的話說死,聽其言的同時又觀其行,他確實沒有朝向參選做準備。

  反觀黨主席吳敦義,雖然能力不弱,但民間觀感較差,關鍵的優勢是掌握了國民黨的黨機器。所以第一階段國民黨提名人選的“朱吳之爭”,重點就放在候選人的產生方式:吳敦義對自家的優勢有自知之明,主張提名與否全部參考黨員投票;朱立倫當然反對,針鋒相對主張應全部依據民調高低。本來按照國民黨黨章的規定,是採三七開,三成依據黨員投票,七成根據民意調查;如果按照既有規範,吳敦義並無優勢,所以才會提出“全黨員”的主張。但大選畢竟是面向全台,並非國民黨的家務事,所以增加黨員投票所佔比重的主張難有說服力。吳敦義退而求其次,自己不選,反將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拉入了局中。國民黨提名人選也從第一階段的“朱吳之爭”進入到第二階段的“朱郭之爭”。

  郭台銘和多位國民黨大佬交好,之所以入局可能來自這些大佬的力邀,未必和吳敦義直接相關;但吳敦義在此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就是藉由頒發榮譽狀確認了郭台銘的黨員身份,否則郭台銘根本不可能代表國民黨參選。吳敦義何以出手幫忙?可能的考量是看中了郭台銘缺乏自身政壇班底的“政治素人”屬性。一旦郭台銘挑戰大位成功,手邊可供分配的職務必多,吳敦義雖然自己沒登上大位,但可藉機為自己和親信謀到好出路,也是退而求其次的次佳選擇。反觀朱立倫陣營,班底完整,又和黨內的地方實權人物交好,一旦當選,幾乎就沒有吳敦義的發揮空間了。所以在郭台銘參與黨內初選的過程中,吳敦義之所以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有其理性計算的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