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現場:海峽青年論壇線上線下交流熱烈

http://www.CRNTT.com   2020-09-20 00:02:16  


台北分會場的台灣青年與現場觀眾打招呼(中評社 張爽攝)
  中評社廈門9月20日電(記者 張爽)“有人問我今年是不是過得很艱難,我說太難了好嗎?如果重來一次,我還會選擇放棄回台灣、留在武漢度過封城的76天嗎?我說我會。如果我連這個勇氣都沒有,三年前怎麼可能選擇帶著700塊人民幣來到大陸;如果這麼容易放棄,一年前我怎麼會選擇在武漢成為第一家武漢入駐的台灣文創企業?”台灣導演、武漢紅薏米文化傳媒創始人薛穎橦在第十八屆海峽青年論壇的舞台上分享他在武漢創業的感受。

  武漢解封的時候,薛穎橦用封城期間拍攝的素材製作了一部紀錄片《76天,台灣導演在武漢》,很多台灣朋友在片中異口同聲地說,“我是台灣同胞,我挺武漢”, 薛穎橦說,他感到那個瞬間自己是真真切切地與他們連接在一起的。再後來一切漸漸好轉,他又經歷了武漢的復甦,深切體會到武漢就是世界的榜樣。

  “原本我說我是1/2的武漢人,現在我是3/4的武漢人,有1/4的台灣人的血液,所以我覺得自己的血液已經深深融入到這個城市,敢為人先的武漢精神也將成為我們紅薏米的企業精神。”薛穎橦說。

  本屆海峽青年論壇的特色之一是採用線上線下互動的方式,同時觀看演講的還有台北、上海、廣州、武漢等分會場的兩岸青年。每位嘉賓演講結束後,都會有一位分會場的觀眾進行連線互動。

  薛穎橦和他的小夥伴們拍攝了五個介紹武漢生活的Vlog,台北分會場的青年通過視頻連線表示對武漢的後疫情生活最好奇,於是現場播放了這支講述武漢疫後生活的視頻:台灣青年來到武漢最繁華的步行街,街頭的奶茶店已經排起了長隊,店主手裡一邊忙碌一邊說,生意現在已經基本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態了,也對武漢的未來有信心。

  在廣州青年之家會長鄭明嘉的視頻分享環節,一位來自台灣的青年說自己還是學生,有意去大陸求學,對台青在廣州的學習情況最感興趣。在播放的視頻中,一位在中山大學醫學院就讀的台灣女生用Vlog展示了自己的一天:清晨,起床去上課;中午,在食堂吃飯,一份水餃只要8元人民幣;晚上,去寢室對面的操場跑步,再回去上網課、與台灣的家人視頻。大陸學習生活的快節奏與充實繪聲繪色地展現在台灣青年眼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