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本積極擴軍備戰的原因與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23-05-04 11:05:11  


 
  三、日本備戰對周邊地區的影響

  日本擴軍備戰,將對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地區、東南亞等地產生深遠影響。其中,關於中國大陸部分,我們後文專門展開。此處先談此行為對中國台灣地區、東南亞等地的影響。

  (一)對中國台灣地區的影響

  日本擴軍備戰的行為,與台灣地區執政黨民進黨的積極備戰行為,幾乎同步發生。2022年,台灣地區便一直在積極推進擴軍備戰。除了大量采購美制武器以外,台灣地區也在加大投入,研發自己的新式裝備。

  據台媒報道,2022年8月,台灣“行政院”宣布 2023年度“台灣中央政府”的總預算,其中國防開支達到5863億元新台幣,占GDP的約2.4%,較上一年增長了13.9%。而據台灣“國防部”介紹,該項預算的重點是持續推進“機艦台造”、提高裝備妥善、補充彈藥存量并提升後備戰力,發展“不對稱作戰”能力。而其中的一項重點是研發或采購無人機。

  在加大投入的同時,台灣也在加緊訓練部隊。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於2022年12月27日宣布開展兵役改革政策,包括義務役從原先的4個月延長至1年。該項政策預計於2024年元旦生效。此項改革係在美國國防部前部長艾斯培建議下推行。與此同時,台灣地區還不斷邀請美國軍事專家到台灣訓練軍隊。

  台灣地區的這一系列備戰舉動與日本基本同步。這不禁令人猜想,這背後是否有某些相同的力量在做推手。事實上,我們的確可以找到這方面的蛛絲馬跡。據媒體報道,2022年12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2023年度《國防授權法案》。該法案授權美國政府在未來五年內對台灣給予百億美元的“無償軍援”。而與此同時,美國在不斷放鬆二戰以來對日本軍事方面的約束,推動日本的“軍事正常化”。

  另一條更為明確的綫索是經濟方面的。在台海地區波譎雲詭的背景下,台灣地區的核心經濟支柱半導體產業開始加速流出。其中,中高端產業流向美國本土,而中低端產業則向日本流動。據報道,台積電宣布已確定在日本熊本縣設立製造工廠。預計到2024年底,該工廠將建設完成,正式開展生產業務。

  作為對台灣半導體產業外流的回應,日本政府及企業界也拿出了資金,支持日本本土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據報道,日本政府計劃拿出700億日元(約合35.6億元人民幣)進行支援,此外,日本國內8家企業也將總計投資73億日元。

  這一系列綫索都表明,美國圍繞台灣問題開展了積極的布局,即將日本與台灣綁定。在這其中,台灣和日本兩者的主觀意願也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一方面是台灣地區的台獨勢力不斷加大台獨行動的力度。比如,在最近台灣民進黨主席補選中,比蔡英文更為極端的賴清德成功當選,便說明台灣地區台獨勢力的集體願望。而為了促成台灣獨立的真正實現,台獨勢力除了自身變得更為極端以外,還試圖通過加緊與日本、美國的聯繫,把兩個大國拖入戰火的深淵。這也就有了前文中美國、日本與台灣地區之間若隱若現的各種聯繫。

  另一方面則是日本的極右翼勢力不斷加緊掙脫美國的約束。日本極右翼此前一直被美國所控制,而現在極右翼試圖通過拉美國下水的方式,變被動為主動,迫使美國主動解開對自己的約束,以實現日本的軍事正常化、經濟重起飛。而為了完成這一目標,日本選定的戰略支點就是台灣地區。台灣地區不僅布局了美國十分關心的半導體產業,而且是牽制美國的頭號競爭對手中國大陸的戰略支點。通過猛打台灣牌,日本極右翼可以快速博得美方的支持,放鬆對他們的約束,從而博得戰略主動權和經濟惠益。

  通過這一分析,可知日本積極擴軍備戰,必然會對台灣地區產生三個方面的影響:第一,會加速推動台灣地區主要經濟產業的外流。目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和電子零部件產業已經有加速外流的趨勢。而隨著這些產業的不斷流出,台灣地區的資金也將快速撤出。屆時,台灣地區的主要經濟支柱將逐一垮塌。第二,會增大台灣地區內部的矛盾。台灣地區經濟支柱的不斷垮塌,必然會導致台灣地區長期積壓的社會矛盾的快速銳化。其中,尤以藍綠之爭、階層矛盾為切要。第三,上述兩大現象必然會以台獨幅度的加大作為最終表現。所以,日本的積極擴軍備戰,會反推台灣內部局勢,逼迫台獨勢力采取更為積極的行動,加大台獨活動力度。

  (二)對東南亞的影響

  日本擴軍備戰的行為,與日本加大對東南亞地區施加影響力度的做法,同步推進。據媒體報道,1月16日,日本和印度在東京東北部地區進行了代號為“維爾守護者2023”的聯合空中軍事演習。這是日本和印度首次舉行聯合軍演。同一時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警告,東南亞可能會變成下一個烏克蘭。

  日本還直接插手了東南亞地區的事務,比如,幫助東南亞國家訓練軍隊。據日本廣播協會的報道,1月12日,馬來西亞海岸警備隊在日本海上保安廰的指導下,在南中國海海域進行了一次訓練活動。

  此外,在外交層面,日本也做出了多番動作,比如日本擬邀請印度、印尼等國家出席七國集團廣島峰會。

  這一系列動作都表明日本希望在實現自身軍事正常化的同時,擴大自身的勢力範圍,從東亞延伸到東南亞。這將對東南亞地區產生兩個方面的影響:第一,將迫使東南亞地區,特別是東盟諸國加緊選邊站。原本東盟諸國對美國力量的介入一直保持觀望態度。美國雖係世界頭號強國,但畢竟在地理範圍上與東盟諸國尚有不小的距離。相比之下,中國與東盟諸國之間是近鄰,一衣帶水。所以,東盟國家對選邊站一事,一直保持觀望的態度。

  但此時日本力量的加速介入,或將導致東盟諸國加緊選邊站。相比美國,日本與東盟諸國之間地理距離更近,且日本的經濟體量與中國可以形成競爭。所以,日本介入東南亞地區,必然會對東盟諸國民衆的心理產生衝擊,導致原本試圖選邊站的國家不得不做出適當傾斜。

  第二,將導致美日集團內部影響力的消長。美日雖屬於行動統一的政治集團,但各自的利益訴求又并不完全一致。日本打著助美抗中的旗號,介入東南亞局勢,本質目的卻是為自己的極右翼力量擴大勢力範圍做鋪墊。而隨著日本的根須在東南亞地區越扎越深,這或將導致美國、英國、澳洲等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的削弱。當然,這是長綫的推演,在當下階段并不可能立刻實現。

  四、日本擴軍備戰對中國大陸的影響

  日本積極擴軍備戰的行為,在影響台灣、東南亞等地的同時,也將對中國大陸的情況產生直接影響。

  不過,與中國台灣、東南亞等地不同的是,日本、中國大陸同屬於亞洲小環境中的“極”。根據華爾茲的結構現實主義理論,權力分配主要在極之間,也即在大國之間展開,而其他小國、地區僅僅是結構體的組成部分,而非“極”。所以,日本積極擴軍備戰行為對中國大陸所產生的影響,必然與其對中國台灣、東南亞等地所造成的影響不同。③

  具體而言,首先,日本積極擴軍備戰,將直接影響中國大陸與日本之間的雙邊經濟往來。雖然長期以來,中日之間保持著“政冷經熱”的默契,政治上的適度摩擦并不對雙方之間的經濟往來產生直接的影響。但這一默契的前提是日本政治保持在適度溫和的情勢下,即極右翼雖保持保守的姿態,卻并不跨越邊界,不試圖插手台灣事務、甚至大舉介入東南亞事務、挑起南海爭議。明確這一界限,意味著:一方面,雖然此前日本極右翼與台灣民進黨保持往來,卻并不公開叫囂軍事介入台海局勢;另一方面,雖然此前日本也與東盟多國保持來往,甚至是時有軍事合作,但南海問題始終是美、英兩國在台前唱主力。而如今,隨著日本積極擴軍備戰,上述界限被打破。這或將對中日雙方的默契產生直接影響。

  為反制日本,在短期內,中國政府是否會從政策工具箱中拿出“經濟武器”,目前雖尚未有定論,但從長期來看,中日之間的經濟往來無疑會受到不小的影響。哪怕官方不對此表態,出於對自身利益之考慮,民間在開展經濟合作時,也將表現得更為審慎。

  同時,誠如前述,日本一直試圖發力高端製造業,特別是半導體產業。這一經濟發展方向正好與中國大陸的經濟轉型方向競合。這即是說,雙方之間有可以合作的點,但也有相互競爭的點。未來的關鍵問題在於,雙方之間究竟能否管控好競爭,突出合作。從最壞的方面考慮,如果未來競爭大於合作,甚至競爭引發衝突,則也將導致“政冷經熱”的默契難以維繫。

  其次,經濟方面的影響會帶來中國大陸社會局勢的改變。衆所周知,中國大陸在此前四十年時間裡,通過外向型經濟體系,實現了對西方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的融入。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本土成長起了一大批社會精英人士。在這其中,有不少人長期與日本企業開展經貿往來,特別是其中有一些企業的資本金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日資。

  一旦中國與日本在經濟合作方面有任何波動,直接受到影響的主要是這一部分社會精英人士。而如果中日之間的經濟合作受到長期影響,那麼,這或將導致這部分社會精英人士轉變業務領域,或者退出精英層次。在此時,如果中國政府又能够適度控制社會輿論的方向,則這部分人或將改變對外部力量的態度。換句話說,面對共同的外部壓力,在適當的輿論引導下,中國國內的不同力量或將相向而行,達成不同群體間的凝聚。

  最後,社會方面的影響最終會延展到地緣政治上。誠如前述,中國與日本皆為亞洲小環境中的“極”。

  日本通過擴軍備戰,試圖在權力分配上獲得更大的份額。這一行為對中國的經濟、社會等產生深遠的影響。而這些影響最終會投射到地緣政治上,使得中國在權力分配上積極維護既有份額。這會使得東亞、東南亞局勢變得更為微妙,使既有平衡更難以維繫。這即是說,在平衡被打破的情況下,既有的國際政治秩序結構或將面臨重組風險。而位於這一結構下的所有元素,包括中國台灣、東盟諸國等,將集體面臨抉擇,以及不可預期的重大風險。而且,無論它們如何抉擇,它們都將在重大風險中付出不小的中短期代價。

  五、結語

  綜上所述,日本積極擴軍備戰之舉,是其國內極右翼勢力異動的直接產物,也是美國捍衛其單極化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的自然結果。這一行動對日本周邊諸多國家、地區,包括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地區、東南亞諸國等,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而在這一大背景下,同樣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如果日本繼續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亞洲地區的既有的國際政治秩序結構將不可避免地遭遇重大風險,乃至於經歷重組。這或將是一個持續超過二三十年的漫長歷程,而當這一歷程走到終點時,整個國際政治格局也將開啓一場規模巨大的蝶變。

  參考文獻:

  ①高宇.日本財閥企業的發展及其社會影響[J].日本學刊,2012,(4).

  ②徐萬勝.戰後日本選舉改革與自民黨支配體系變遷[J].日本學報,2015,(5).

  ③肯尼茲·華爾茲.國際政治理論[M].上海出版社,2008,第236-第238頁.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3年3月號,總第303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