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中國的大學 要以金錢為目標了嗎

http://www.CRNTT.com   2008-12-28 12:06:15  


如果創富成爲大學的核心價值,還有多少學生秉持獻身科學的理想呢?
  中評社北京12月28日訊/紅網今天登出作者于立生的評論文章,作者認爲“造富大學排行榜”是對大學精神的反諷。文章内容如下:
 
  25日,中國校友會網發布了“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北京大學因造就35名中國億萬富豪而問鼎榜首,校友財富合計1000多億元,當之無愧成為了中國“億萬富豪搖籃”,浙江大學和清華大學緊隨其後。(據12月26日《京華時報》報道)
  
  在一些學校,上榜也許是件值得自豪的事;但在我眼裡,這份榜單,卻不啻於一出反諷!
  
  現代大學,本就是舶來品。因考量人與自然之關系,而設理學院;因考量人與社會之關系,而設社會學院;因考量人與自身之關系,而設人文學院——非具至少兩院,則不足以“大學”稱;等而下之,則為單獨學院、高等職業或技術學校等。而大學與單獨學院、高職、高技等二者之間,又當是涇渭分明的。
  
  1917年,蔡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長發表講演時即指出:“……欲求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今人肄業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果欲達其做官發財之目的,則……入法科者盡可肄業於法律學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業學校,又何必來此大學?”有“清華之父”之譽的梅貽琦先生倡導“通才教育”,《大學一解》中同樣是稱:“造就通才”“為大學應有之任務,而造就專才則固別有機構在。一曰大學之研究院……二曰高級之專門學校……軀幹剛勁,動作活潑,技術之智能強,而理論之興趣較薄者可入技術學校。三曰社會事業本身之訓練。事業人才之造就,由於學識者半,由於經驗者亦半,而經驗之重要,且在學識上,尤以社會方面之事業人才所謂經濟長才者為甚……大學所授之社會科學知識,或失之理論過多,不切實際,或失諸憑空虛構,不近人情……;學子一旦畢業而參加事業,往往發見學用不相呼應,而不得不於所謂‘經驗之學校’中,別謀所以自處之道,及其有成,而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則泰半自‘經驗之學校’得來……”
  
  富豪的造就,在高職、高技學校,或許可以成為價值目標;但恐怕也并不盡然。譬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學校即很一般;丁磊畢業的電子科技大學,同樣也很一般……曾為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大學未及畢業就退學創業建立微軟而去;而丁磊同樣是大學雖成績一直班上前5名但這麼好成績并沒考研,覺得沒必要再在學校上課耽誤時間了,大四即開始在計算機公司兼工程師,俟一畢業即投身創業而去……一個人是否成才取決於對社會所作的貢獻,而對社會的所作貢獻又取決其才能、後天努力等;而學歷與才能并不劃不上等號!正如梅貽琦先生所言:“大學教育所真能造就者,不過一出身而已,一資格而已。”,通俗點說,學歷不過是證明接受過什麼程度的教育,念過多少年的書而已!學歷為何,與是否成才并不具必然相關性。
  
  而應為大學價值目標的,又或說大學的核心功能,又是什麼呢?要而言之,即三項:學術研究、人才培養(“通才教育”)、社會服務。即以學術研究一端而言,即如上海交大高教研究院今年發布的“2008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500強”——“哈佛、斯坦福、加州大學—伯克利三所美國名校位居前三名,中國內地共有18所高校進入500強榜單,但無一躋身百強,排名均在200名之後”……
  
  所以,在我眼裡,這份“造富大學排行榜”,不僅不足自豪,而且不啻反諷!徒見有違“祖訓”,本末倒置;反映出的是錯位了的大學價值追求!“北大之父”蔡元培先生曾言:“教育指導社會,而非隨逐社會者也”、“苟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已且為人輕侮,更何足以感人。”;而今日之大學,卻恰恰是“隨逐社會”、“同乎流俗”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