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中國經濟轉型 著手點在哪裏

http://www.CRNTT.com   2009-09-01 10:42:32  


發展模式轉換,對中國經濟長遠穩定發展極爲重要。
  中評社北京9月1日訊/應對能源和環境問題,我們都同意中國的經濟應當轉型。人們往往將經濟轉型簡單理解為調整經濟結構,對將調整經濟結構作為一個降低GDP能耗的基本手段,寄予很大的期望。

  第一財經發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文章表示,理論上,調整經濟結構對於降低GDP能耗的作用是無需爭議的。比如,降低高耗能生產,增加第三產業,就可以降低GDP能耗。但是,一個國家在某個時期的經濟結構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階段高度相關。對於中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強調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行政強制式經濟結構調整,必須謹慎。現階段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不是一個以我們意願為轉移的過程,原因至少有兩個方面:

  第一,一國經濟結構受本國資源禀賦,以及經濟發展階段性的GDP和能源需求增長規律性的約束。目前中國處於城市化工業化經濟發展階段,高GDP增長、高能源需求增長和高耗能的工業結構是一個典型特征,把降低單位GDP能耗完全寄望於調整高耗能工業結構是不現實的。事實上,中國各級政府調整經濟結構的呼聲已久,但高耗能的產業結構並沒有得到改變,這就是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現實。

  對於經濟結構調整,能源價格是一個見效快的工具。但是,能源價格有社會經濟影響大的問題,能源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產業和公用事業,既是生活資料也是生產資料,經濟和公眾對能源價格上漲十分敏感。因此,能源行業的國企壟斷使得政府可以有效控制能源價格,將能源價格作為一個宏觀經濟工具。政府在考慮能源價格時常常左右而顧之,舉棋不定,既影響了能源價格改革進程,也影響了能源價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有效性。如果不能通過提高能源價格改革來抑制高耗能,調整經濟結構就非常困難。

  第二個方面,在經濟貿易全球化導致的全球經濟分工中,中國目前的定位很明確。“中國製造”標記無所不在,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一種象徵,但是,短期改變中國的低端、高耗能的出口可能性不大,中國當前的就業形勢也不允許這樣做。我們也一直呼籲改變出口貿易結構,但事實證明也不容易。

  所以,不能把節能減排的希望過多寄托在短期經濟結構調整上。然而,對於中國來說,降低GDP能耗、節能減排又不能等。

  我們可以通過提高能源效率、發展低碳經濟降低GDP能耗。也就是說,現階段中國經濟轉型的著手點,不是行政強制式經濟結構調整,而是在保證經濟增長的前提下探索低碳經濟發展,即通過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和政策來引導經濟結構改變和調整。

  文章指出,將低碳經濟作為一個發展模式,當大多數人用低碳思考時,就可以有效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低碳經濟發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通過提高能源效率和需求側節能,另一方面是通過調整能源結構減排。

  在經濟結構一定的情況下,能源強度問題可以通過供給和需求兩側的節能來解決。政府在節能領域有很多其他事情可做:比如,鼓勵各級各部門提高能源效率,制定和實施嚴格的工業技術標準、建築標準和污染排放標準,以及加強監管和實施機制。有效的節能環保必需與企業個人的財務相聯繫。

  文章最後說,高煤炭消費、對煤炭生產和運輸的巨大需求,仍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由於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有限,進一步開發水電資源的潛力也有限,中長期內不可能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但是,中國遠沒有發揮利用清潔能源的潛力,包括核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這是可以進一步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