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IMF特權歷史 應該終結

http://www.CRNTT.com   2009-10-18 10:01:17  


IMF的角色在世界經濟格局巨變的今天需要調整
  中評社香港10月18日訊/“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最終目的是通過提高IMF等組織的代表性、執行力和平等參與程度,引導其發展成為適應未來經濟發展的建設性力量。而在邁向這一目標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諸多阻力,但無論何種阻礙性力量,恐怕都無法逆轉IMF作為特權符號歷史的終結趨勢。”經濟學博士章玉貴今天在《大公報》登出文章“IMF特權歷史應終結”,提出上述觀點。文章內容如下:

  如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如夢方醒般地尋求擴大“全球最終借款人”的角色,恰恰凸顯其過去65年來在應對全球性經濟危機時的角色錯位。假如改革阻力相對較小的世界銀行邁出了自身改革的關鍵一步,作為戰後世界經濟權力符號表徵的IMF將越發顯得孤立。

  一向喜歡在議題設計上有利於主要發達國家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年會的召開,儘管仍是有關各方的關注焦點,但其地位和影響卻在不可避免地下降。或許,西方的財經領袖和金融家們這幾天會倍感懊惱。因為假如沒有這場自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發生,新興經濟體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財經官員肯定仍是本次年會的配角,優越感十足的G7成員國的財長和央行行長們大概少不了又要對中國等國的經濟政策指手畫腳。但是歷史不能假設,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既然已成為世界經濟秩序變遷的導火索,是很難被人為熄滅的。其實作為頭號經濟強國的美國已經部分接受了業已發生的全球經濟格局大洗牌的事實,並著手為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秩序調整做準備。

                   已成最後堡壘

  如果說,不久前結束的G20匹茲堡峰會初步確立了全球經濟治理的新框架,那麼在即將到來的這個制度安排裡,美國不僅不是輸家,而且將繼續扮演主導角色;但是利益受損最大的可能是實力相對下降的那些二流資本主義強國。也許這些老牌工業強國會抱怨美國的冷漠,但在形勢比人強面前,一向信奉實力至上的美國從來都會做出對本國利益最有利的選擇。這不,在會議開幕式上,來自美國的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頗富煽情的講話在發展中國家代表聽來會相當受用。佐利克呼籲將發展中國家在世行的投票權比例進一步增至50%,認為世行的改革必須適應正在變化的國際經濟秩序。他說,發展中國家是未來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也是幫助世界經濟實現更加平衡發展的關鍵。因此,世行投票權的安排應該反映21世紀國際經濟秩序的新現狀,體現發展中國家不斷增強的作用,增加其話語權。

  相較佐利克的表態,來自法國的IMF總裁卡恩的心情無疑要複雜的多。儘管卡恩執掌的IMF也呼籲加大對低收入國家援助,並決定將2014年之前的優惠貸款額增加至170億美元,此外還在IMF計劃的特別提款權分配方案中,將約200億美元提供給低收入國家。但是在備受詬病的IMF治理機制改革問題上,卡恩顯然不想邁大步,而是聲稱:解決全球經濟失衡需要新體系,但IMF職責改革仍無路線圖。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拒絕了中國要求IMF建立份額自動調整機制的建議,決定“採用現有的份額公式作為工作的基礎”,來實現將至少5%的IMF份額“從代表性過度的國家轉移到代表性不足的國家”。其發表的公報輕描淡寫地就其自身改革做出了“打算在下次會議上採取一個公開的、建立在資質基礎上的、透明的IMF管理層遴選機制”的說明,凸顯作為全球經濟權力的堡壘。

  不僅如此,IMF還大打全球經濟再平衡這張牌,試圖轉移國際輿論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對IMF改革的注意力。卡恩重拾65年前IMF成立時的初衷,支持建立“儲備池”,力圖擴大IMF的“全球最終借款人”職責。聲稱在這樣的機制安排下,各國無需再各自積累巨額外儲,國際社會亦可有效震懾投機者的攻擊。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