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官場:呼喚真實,呼喚勇氣

http://www.CRNTT.com   2010-02-05 10:50:34  


  中評社北京2月5日訊/“今天的中國處於迅速轉型之中,各方面既發展迅速又相當浮躁。浮躁的民間、浮躁的學界和浮躁的官場,是人們隨處可見的現象。”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刊載邱震海文章《中國官場:呼喚真實,呼喚勇氣》,內容如下:
  
  最近,中國大陸一些媒體又在炒作一個話題:歐盟可能將解除對華軍售禁令。不但一些小報在炒作,就連一些有影響的電視節目也在討論。筆者之前就曾指出,所謂的歐盟對華軍售解禁是一個偽命題;只要對歐盟內部決策機制稍有了解、對美歐之間在亞洲政策上的溝通有一些知識的人,就可知道,這是近期內不可能達成的目標。

  這一話題之所以在中國不斷被人提起乃至炒作,除了有一些媒體不負責任(至少專業知識不夠)的原因之外,在官場文化上,其實也折射了一種相當不健康的東西,即報喜不報憂或唯上主義。

軍售解禁:歐盟內部程序複雜

  了解歐盟內部決策架構和機制的人們都知道,歐盟有三大支柱,即歐盟理事會、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歐盟理事會是由27個成員國組成的決策機構,所有的重大外交決定必須經過歐盟理事會的一致通過;歐盟委員會是一個執行機構,雖然行政權力很大,但在重大外交問題上基本上沒有決策權;而歐洲議會則完全沒有行政權力,但在議題設置和引導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影響力。

  作為決策機構的歐盟理事會,迄今一直實行由成員國每半年擔任輪值主席國的制度,同時在理事會內設立對外安全和外交事務高級專員一職;在作為歐盟執行機構的歐盟委員會內,則在常任的歐盟委員會主席之外,也設立對外事務專員。必須承認,上述這些機構和崗位的設置,在相當程度上是重叠乃至重複的。這是歐盟作為官僚機構的弊端,但在客觀上也避免了這個有幾十國組成的龐大國際組織,決策和執行權落入某個大國或個人之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