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國新富階層和知識精英成移民潮主力軍

http://www.CRNTT.com   2010-06-05 08:54:52  


 
  也不是每個中國技術移民都想得開。2005年,讓加拿大移民圈內轟動的兩起事件,一是湖北省前理科狀元讀完博士後,只在一家工廠找到一份體力工,跳樓自殺;另一名中國博士在被公司辭退後,跳橋身亡。

  馬舒覺得,這都是讓中國的教育給害的,“尊卑貴賤意識太深”,“生而平等的價值觀已經滲透到西方人的骨子裡”,在馬舒印象中,在餐館遇到對服務生大聲呵斥的基本都是中國人,“加拿大人很詫異,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盡管謀生艱難,盡管這兩年澳、加開始收緊技術移民政策,申請移民的中國公民不減反增。美國移民局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大陸共有4萬人加入美國籍,移居其他國家的移民總數也在4萬左右;在新加坡,華人總數約占全國人口75%。

  馬舒至今保存著2001年初到加拿大的一份報紙,上面刊登著當時的加拿大總督(相當於中國公安部長),多用了15000加元(約10萬人民幣)裝修辦公室,被媒體曝光,道歉無果,只好引咎辭職。

  雖然一度從事藍領工作,馬舒與朋友從未感到尊嚴因此受到損害,住房價格合理,多倫多居民曾一度抗議當地樓市被大量湧入的中國富人炒高;重新念大學的朋友,享受加國政府的教育補貼,每月2000加元足以支付學費及一家三口的生活費。“你現在能理解我不後悔移民的理由了吧?”他說。

  中國繞不開?

  他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自己仍然同時可以是一名中國人。

  在越來越多的技術移民家庭中,至少一名家庭成員保持中國國籍,以便給自己留條就業機會。這一現象很像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香港掀起的移民高潮,人們把男主人保持香港籍的現象稱為“太空家庭”,太太在國外照顧孩子,先生們繼續在香港工作、做生意。

  彼時的香港,一方面在許多人眼中政治前途不明,一方面隨著經濟的高速起飛,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與利潤空間,這些正是社會已平穩發展了幾十年,各領域成熟完善的西方國家所缺乏的。

  馬舒重新開始操起老本行,做國際貿易,最初開始的生意還是與中國相關,即將國內的重型機械銷往海外。

  馬舒承認,如果是想做生意,賺錢,中國是繞不開的天堂。

  李兆,普美藝術品有限公司總經理,2008年移民加拿大,獲取永久居留權後,仍然生活在北京。這位留學法國五年的28歲年輕人開車前總習慣性地將ARMANI西裝脫下,掛在車後座,扣上安全帶,才啓動車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