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克什米爾動亂後的國際游戲

http://www.CRNTT.com   2010-08-15 08:07:20  


 
美國外交戰略的兩難

  奧巴馬政府在把阿富汗戰爭擴大到巴基斯坦西北地區的同時,曾經嚴肅考慮過將克什米爾問題“國際化”,推動印巴兩國盡快解決這一衝突,以緩和本區日益惡化的伊斯蘭激進主義。但是新德裡為了捍衛“領土主權”,全力游說反對,迫使美國放棄這一計劃。可是印度的外交勝利對克什米爾局勢惡化無濟於事,使得華盛頓繼續徘徊在上述兩難選擇之間。

  借用一個童話比喻,美國近年來想在印巴之間玩狐狸分餅的游戲,但是印巴兩國都不是傻熊,反有忽悠華盛頓的跡象。巴國三軍情報局在“反恐”戰爭中兩頭通吃是另一例證。

  再看印度。獨立以來,印度實在是個斷斷續續的尼赫魯—甘地朝代,而克什米爾是尼赫魯家族的祖居地,另外也是印度與中國爭雄的“大國夢”的戰略要地和“核心利益”,決不會輕言放棄。

  在印巴對峙中,印方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優勢不斷增加,尤其是“反恐”戰爭以來,巴國在美國壓力下大幅度減少對印占克什米爾地區的幹預滲透,新德裡在克什米爾地區仍然遠無寧日,不僅波及印度內陸的穆斯林離心主義,更吸引了國際伊斯蘭激進主義。總之,新德裡自己住在玻璃房子裡,卻扶助達賴喇嘛分離主義集團在西藏問題上大扔石頭,頗有諷刺意味。
  
  再看巴基斯坦。克什米爾(Kashmir)代表了巴國國名(Pakistan)的第三個字母,印巴已經直接和間接為此進行了三場大戰。動亂不已的內政,特別是持續不斷的軍人幹政和政黨腐敗,使得巴基斯坦這一人為國家前途渺茫,相對印度的國力不斷下降。在“反恐”戰爭中喪失多年經營的“戰略縱深”之後,巴國忍痛減少對印占克什米爾地區的直接幹預,並降低了有關訴求。伊斯蘭堡不僅表示可以擱置關於“克什米爾公投”的聯合國決議,還在印巴秘密磋商中同意考慮某種“兩國共管”方案(還有一種“查納勃”方案是按宗教分割克什米爾)。這些方案都代表巴方長期國策的重大逆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