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季冰:似是而非的“第三次移民潮”

http://www.CRNTT.com   2010-08-17 09:23:57  


 
  在我看來,煞有介事但很可能純屬子虛烏有的所謂“第三次移民潮”一方面寄托了中國知識分子心系家國、懸壺濟世的悠久和優良傳統,另一方面也再一次暴露了他們在過去一百年裡染上的討論一切問題由“主義”先導的頑固病征。大多數激昂慷慨地分析爭論“第三次移民潮”的論者內心實際上根本不關心究竟是否真的存在這個事實,他們的全部興趣只在於借此闡發他們自己的心目中的宏大真理,即意圖通過針砭國內現實來推動中國的制度變革。我之前已經說過,評論者試圖假借“第三次移民潮”這一概念來指出和批評的國內問題都確實存在,而且正在令人憂心地加速惡化,甚至已到了一觸即發的危險境地。但我認為,有良知的人應該勇敢地面對現實,把問題直截了當地擺上台面加以討論,而不是玩避實就虛、含沙射影的文字遊戲,把所要表達的可能是極端重要的訴求懸掛在一個個根本不存在的支點上。因為中國百多年來的現代化挫折史一再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以“主義”取消“問題”導致了怎樣的嚴重後果!

  就拿眼下這個所謂“第三次移民潮”來說,大概令一些評論家始料未及的是,媒體對它的熱議漸漸地將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扭到了如何有效限制向海外移民和轉移財富這個問題上來。就在幾天前,中央從善如流,專門發文要求加強對配偶、子女在海外的所謂“裸官”的管理。雖未必能說這是對一段時間以來有關“移民潮”問題的輿論聚焦的直接回應,至少它在客觀上十分契合當今的民意熱點。毋庸置疑,對於政府公職人員、尤其是黨員幹部和高級官員,嚴格管理——包括對其親屬移居國外的問題——在任何時候都是正確和必要的。但我很想在這裡作一個假設:一個分管城建的副省長(副市長),如果他的兒子在美國定居,或者他的兒子懷著一顆愛國心在本省(本市)從事房地產開發,到底哪種情況更容易引起以權謀私和貪污腐敗?

  就移民問題本身而論,客觀地說,直到今天為止,西方發達國家在物質條件、制度環境等各方面都仍比中國優越得多,對中國國內相當多有抱負的人士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這是一個不需要爭辯的常識。因此,中國的個人們出於追求更美好生活的目的移民這些國家,似乎並不能作為批判中國國內現實的有力論據。不然的話,我們為什麼還要搞改革開放呢?

  退一步說,即便真的出現了“第三次移民潮”,我也一點兒都不覺得這是什麼需要遏止的壞事。能夠比較自由地移民,說明這個國家至少是開放的,且不說那些早前出去的人中有許多變成了“海龜”,或者即便沒有回國定居但其主要事業是在國內,就是一去不回的,也總有大量親戚朋友留在國內,與中國有著割舍不斷的聯繫。而所有這一切,正是我們未來更好地學習借鑒發達國家文明成就,推進國家現代化的寶貴的無形資源。

  如果真的有一天,中國的民眾不再享有移民海外的權利,那麼,評論家們會發現,他們今天希望借助對並不存在的“移民潮”問題的討論來推動的制度變革,也就真的沒有了希望。

  (陳季冰,1967年12月生於上海,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曾任上海經濟報副總編輯、東方早報副主編,現就職於上海商報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