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論印度版的門羅主義

http://www.CRNTT.com   2010-12-18 09:50:30  


詹姆斯.門羅(1758年-1831年,)美國第5位總統。1823年門羅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國外交政策方針,世稱《門羅宣言》或“門羅主義”。
  中評社北京12月18日訊/美國人最早提出了“門羅主義”,並逐漸奠定了美國對外政策的重要基礎。除美國外,最具有“門羅主義”情結的國家是印度。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李忠林的文章“論印度版的門羅主義”,論述如下:

  美國人最早提出了“門羅主義”,並逐漸奠定了美國對外政策的重要基礎。除美國外,最具有“門羅主義”情結的國家是印度。剛獨立時,印度就繼承了英印帝國遺留下的安全觀念,將南亞次大陸視為其勢力範圍,繼而是被稱為“印度之洋”的印度洋。尼赫魯在1947年就指出“門羅總統提出的門羅主義確保了美洲免受外來侵略近百年之久,現在到了將同樣的門羅主義運用於亞洲國家的時候了。”鑒於印度獨特的地緣戰略位置,印度的戰略家總是有意無意地認同美國人提出來的“門羅主義”,傾向於提出印度版的門羅主義。

  作為一種地區安全戰略,印度的門羅主義是“印度中心主義”的產物,也是對英屬印度時期一種繼承,把次大陸的鄰國看成印度安全體系的組成部分,把阿富汗和西藏作為防範俄國和中國的緩衝區,並把印度洋看成自己的“內湖”。冷戰期間,印度通過各種手段與喜馬拉雅山地王國建立了防禦中國的安全體系,並通過三次印巴戰爭瓦解了巴基斯坦,最終確立了在次大陸的絕對優勢。

  在印度看來,自己是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的天然盟主,而後者理所當然的是印度的勢力範圍;在該範圍內,印度負有特殊的責任和義務維護地區秩序,應當扮演英帝的角色,因此各個小國不應、也不能挑戰印度的霸主地位;同時,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干涉該地區事務,而當由印度處理。簡而言之就是“控制次大陸,稱霸印度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