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葉檀:央行官員想告訴我們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0-12-24 09:06:05  


 
  這樣的表達方式在中文的特殊語境下很清晰,但在市場的語境下解釋起來實在成本過高。這不,《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作了個摘要,標題竟然是《央行官員:加息可能阻礙中國經濟軟著陸》,基本屬於驢唇不對馬嘴,但這一摘要內容出口轉內銷,到處流傳,這些央行官員想必哭笑不得。

  目前中國經濟中存在一系列的兩難處境,加息擔心影響軟著陸,會引發熱錢流入,銀行資金較緊,但社會資金泛濫,房地產市場前途未蔔,但社會資金為房地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

  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商業銀行不停止向房地產市場貸款,按照信托成本和民間資金成本,所獲收益在20%以上,可謂一本萬利。銀行向房地產商與房地產投資者張開錢袋,不過代價是付出高息,搭上你未來數十年的生活質量。

  目前的貨幣政策確實動輒得咎,監管層為力保全年信貸紅線不失。據悉,為了防止全球信貸突破7.5萬億美元,監管層暫停固定資產貸款,以防止經濟過熱。對於監管層的能力不必懷疑,如果到了7.5萬億的關口,只要一聲令下禁止各家銀行放貸就能守住紅線。但保得住紅線不失,不一定意味著信用泡沫變小。

  事實上,我們的信用泡沫一直在上升,銀行的信貸收縮成為民間資金活躍的背景,各種各樣暗度陳倉的手段層出不窮。

  銀行為規避檢查將資產納入表外,為做大資產規模互相購買資產,真是兄弟情深,據統計,2009年我國的信貸規模是9.6萬億元,而影子銀行體系的規模在2萬億元以上。在表外資產銀信通等產品受限時,直接委托給信托公司賺取手續費,而在信托受到監管時,則通過消費信貸等暗度陳度,促進內需政府總是鼓勵的吧。

  這真是一場累死人的貓捉老鼠的遊戲。這還不算完,這裡在收緊信貸,那邊以其他開工發放的資金源源不斷。以債券為例,我國業已進入債券市場大發展的時代,根據中國結算公司11月的數據,11月的債券發行量合計達到6130.33億元,本年總計91804.88億元,超過貨幣大量發行的2009年86474.71億元的規模。其中記帳式和儲蓄國債30106.48億元,其他的債券都可以直接轉換成購買力。誰說中國信貸緊,信用泡沫就小了?只會比去年大。央行其實在暗中擴大銀行的資產規模,擴大社會流動性。

  面對銀行與貨幣政策的困境,央行的辦法就是利差管理,不必由央行宣布加息,只要控制住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任由商業銀行提高貸款利率浮動上限即可,既不興師動眾,銀行有了穩定的生財之道,經濟熱度也會下降,而市場化利率也朝前推進了一步。

  按照央行的主意,明年需要的不是加息,而是擴大銀行的自主匯率浮動區間。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