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貨幣政策“系統性寬鬆”走向終結

http://www.CRNTT.com   2011-02-08 08:27:41  


  中評社北京2月8日訊/中國人民銀行1月30日公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2011年,廣義貨幣供應量(M2)初步預期增長16%左右。這是自穩健貨幣政策基調確立以來,央行首次公布M2的預期增長目標。證券時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馬濤文章表示,貨幣政策從適度寬鬆轉向穩健意味著以M2為代表的貨幣供應總量增長應低於適度寬鬆時期,降至以往穩健貨幣政策階段的一般水平;面對未來潛在價格上漲風險,貨幣條件逐步回歸常態。這意味著中國長期以來貨幣政策的“系統性寬鬆”狀態走向終結。

  “貨幣失蹤”不可持續

  文章稱,中國貨幣政策長期以來保持著“系統性寬鬆”狀態,貨幣供應量基本上超目標增長,且M2和國民生產總值(GDP)之比居高不下,遠遠超出世界其他國家水平。從最近兩年來看,2009年中國GDP增長8.7%,M2呈現出前所未有的27.7%的高增長速度,超出原定目標10多個百分點。2010年中國GDP增長10.3%,M2增長19.7%,超出年初制定的17%增長目標。高速的貨幣擴張遠遠超出經濟增長和物價上漲的需要,貨幣供應量的快速增長使得人們對未來通脹的預期明顯上升,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增大。通過對前10年經濟數據的觀察發現,“系統性寬鬆”貨幣政策的通脹效應雖然沒有立刻顯現,但使得通脹因素長期積累,並最終在2007年、2008年兩年集中爆發。

  這種短期內的“貨幣失蹤”或者說“通脹失蹤”,產生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外匯占款造成的基礎貨幣投放逐步主導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央行對M2的控制難度增加;第二,一部分貨幣滿足了市場化改革的需要,為經濟貨幣化過程所吸收;第三,一部分貨幣進入了資本、資產市場,滿足了社會的投機需求,推動了資產價格上漲;第四,在社保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一部分貨幣以居民收入的形式被儲蓄沉澱,從而沒有演化成當期的消費需求;第五,也可能是由於中國物價統計不完善的原因,房價上漲未被統計等因素,低估了實際的消費物價漲幅。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