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未來十年改革的“戰略機遇期”

http://www.CRNTT.com   2011-03-08 11:48:04  


   
  第一,民生問題的嚴重性正在導致社會失序。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和民生問題嚴重脫節。中國的改革開放的初衷,首先就是要解決人民的民生問題,鄧小平把此形象地稱為“溫飽問題”。此後,解決民生問題的概念越來越明確,主要體現在“建設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政策目標上。初期的改革政策非常成功,不僅改善了大多數人民的生活,而且更使得數億人脫離貧困。不過,近年來,從改善民生的角度來看,民生問題離經濟發展似乎越來越遠,即經濟發展越快,民生問題越嚴重。這主要是因為各級政府GDP主義的形成,為了GDP而發展經濟。經濟發展很快,國家財富大量增加,富豪不斷湧現,但社會大多數的民生越來越艱難。如果經濟發展繼續和大多數人民的民生脫節,中國社會必然繼續分化。

  也很顯然,如果不能解決民生問題,中國就會出現面臨社會穩定乃至政治穩定問題。圍繞民生問題,中國已經出現了兩種不穩定的根源。一是源於收入分配不公,社會分化和公平正義的缺失的普遍性社會不滿。二是源於“期待革命”的年輕群體的不滿。多年來的教育大擴張,有效地提升著民衆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但因為教育體制改革本身的弊端,很多人學無所用,找不到工作或者就業不足。大學生和農民工工資水平的拉平是很好的例子。而這個群體的期望很高,一旦不能滿足,對社會和政府的不滿就成為必然。

  如果這兩個根源具有普世性,即任何社會都會面臨,那麼中國還需加上另外一個特殊的根源,那就是由獨生政策而加速到來的人口老化。“未富先老”幾乎已經成定局,而照顧老人的“公共服務”似乎路途仍然遙遠。在“公共服務”缺失的情況下,獨生子女一代會不堪負擔,屆時這一代人對社會和政府的不滿會變得更加現實。

開始邁向“中等收入陷阱”

  第二,從經濟上看,因為民生問題越來越嚴重,在很多方面,中國開始邁向“中等收入陷阱”。根據最新的統計,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4000美元,跨入中等收入國家。但是人們也注意到,中國開始出現那些經歷過或者還經歷著“中等收入陷阱”國家類似的現象,例如經濟增長缺乏可持續的動力、貧富分化、腐敗多發、過度城市化、社會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社會不穩、信仰缺失等等。歷史地看,“中等收入陷阱”可以在很多國家觀察到,例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和馬來西亞等,這些國家在上世紀70年代均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直到現在仍然掙扎在人均GDP3000美元至5000美元的發展階段。很簡單,要逃離“中等收入陷阱”就是要深化經濟改革,促成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實際上,如果不能解決民生問題,所謂的“深化經濟改革”必然成為空談。人們早已經認識到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到了一個頂點,需要轉型,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那就是建設消費社會。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消費社會並沒有基礎。一是社會政策的缺失,包括社會保障、醫療、教育和住房。在無助的情況下,即使人民有了些積累,也不敢消費。二是人民的勞動所得過少,收入不高。很顯然,建設消費社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繼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改善民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