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鄧聿文:中國政改的迫切性及路徑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1-03-25 10:13:58  


 
  要推進中國的政改,首先需要解決一個對政改迫切性的認識問題。

  改革30餘年,中國的社會結構、經濟成分、階級基礎、權益意識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日益現代化,但社會的治理結構和政治控制還處於前現代化階段,過去的政府改革基本局限於行政體制的修修補補,而政治改革需要的是在政治結構、政治參與和政治開放上出現一個質的變化。這就使得中國社會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嚴重受制於政治結構的變化,兩者的背離程度越來越大。

  政改的躑躅不前無疑會使人們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群體逐漸失去耐心,改而採用暴力去維護自身權益或者加害弱者。況且,目前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參照,就是西亞、北非國家的民眾抗議運動對中國國內部分民眾會產生吸引力。所以,對政改執政黨應該要有一種緊迫感,不能持鴕鳥態度。

政改的目標與主要途徑

  至於政改所要達到的目標模式,我認為是自由民主。儘管政治民主化在不同國家的具體實現形式是不一樣的,但其精神實質和內涵則相同,即自由民主,這是被人類迄今為止的民主實踐證明為最好的。中國的民主實驗應該以此為目標函數,無須刻意去尋找另一目標。事實上,市場經濟的政治邏輯也是憲政治國、有限政府,它要求對市場中的個體產權和民主權利進行最大限度的尊重和保障。

  困難的是具體路徑的選擇問題,也即如何將自由民主的原則和精神貫穿在政治體制的設計中,建立起配置合理的權力架構和治理結構。這是關鍵。為此,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可能代價最小成效最大。
  
  一是從縣政改革入手,改革黨和政府的領導和執政方式。民主的一個具體實現形式是選舉。選舉的精髓在於競選而非全民直選。就中國來說,競選制度的建立不宜一下子全面鋪開,可以把重點放在縣政這一層次。

  因為中國的基層雖然已經普遍實現了村民和社區的自治,但受環境所限,自治水平和程度很低,生長空間非常有限,要靠它們去推動黨內和社會民主,是小馬拉大車,根本推不動。從省級以上高層推行競選,一旦出現問題,影響很大,目前也不太現實。因此,從穩步推進民主計,突破口選在縣級黨委和政府最恰當。縣級政權在中國的政權結構中處於一個承上啟下的地步,作用非常重要,但由於它多為具體的行政事務,改革出現失誤,相對容易控制;另外,縣政直接針對民眾,而當前很多群體事件和社會矛盾絕大部分都發生在縣,是由縣級政府的不當行為引起的,因此,人們對它變革的期望也很大。

  縣政改革的關鍵是約束縣委書記的權力。中共已開始推行縣委書記權力運行公開的試點。這是好的開端,下一步應推進縣委書記的差額選舉試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得縣委書記在對上負責的同時切實也對下負責。當然,在縣政改革的同時,要繼續完善基層民主,並在條件合適時逐步試點高層民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