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多重外部變數考驗中國經濟抗壓力

http://www.CRNTT.com   2011-03-27 09:24:49  


  中評社北京3月27日訊/進入新世紀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自然環境持續惡化,經濟、社會、自然與人之間的不和諧因素增多,部分地區局勢動蕩,全球災害性、突發性事件頻發。今年才過了不到3個月,就接連發生了日本大地震與利比亞戰亂兩大事件。

  上海證券報刊登中國經濟學會理事,宏觀經濟評論員劉滿平的文章稱,在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某國、某區域發生災害性、突發性事件,在信息傳播的“蝴蝶效應”下會迅速影響到其他地區甚至全球。雖然從表面上看,日本大地震與利比亞戰亂對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還未形成較大阻力和障礙,但從深層次和長遠來看,都將不同程度地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宏觀調控政策實施、部分商品的供求、資源配置等,甚至還影響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社會穩定、生產生活水平、民眾心理。

  最顯著的是,中國在外直接投資業務的實質性損失。就目前所知,中國在日本的投資對象,無論是汽車、電子還是房地產及其不良貸款,均在本次地震、海嘯中遭受損失。至少已有美達股份、中銀絨業、東軟集團等國內多家公司稱在日業務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另據國資委透露,共有13家央企在利比亞的項目全部暫停,這些投資主要集中在基建、電信領域。中國中冶、中國建築等4家大型央企上市公司發布公告,在利比亞累計停工的合同金額達到410.35億元。

  世界銀行預計,此次災難給日本帶來的損失可能在1220—2350億美元之間,相當於日本GDP的2.5至4%,泰國、越南、印尼和菲律賓等發展中亞洲國家的出口增幅將因此下降1.5%,部分國家的經濟增速也會放緩。而利比亞戰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國際石油供應方面,利比亞石油產量為每日160萬桶,石油出口量約為每日130萬桶,其中超過85%出口歐洲,中國2010年從利比亞進口的原油約700多萬噸,占原油進口比重約合3%。自利比亞局勢動蕩以來,國際油價已從80多美元一路上漲到了100多美元,而利比亞戰爭爆發後,該國石油產出全部中斷,而新的危機隨時可能出現,這都將給原油市場形成強有力的炒作動力,嚴重威脅全球經濟復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