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黃維,一個將軍的“改造”

http://www.CRNTT.com   2011-04-16 10:19:57  


 
  在撫順,黃維終於製作出了一台“永動機”。但是,“永動機”只轉動幾圈便停了下來,並不能像當初設想的那樣無止境的轉動下去。這台“永動機”的失敗雖然不足以讓黃維放棄,但是也觸動了他的內心。現實殘酷的是,一直到去世,他一直在設計、製造、試驗、失敗再設計、再製造,“做完就放在陽台上,一平方米大小。特赦後,爸爸還在家裡研究,他讓我抄寫要上交的‘永動機’方案的報告和他寫的論文;我哥黃理也被調過來研究,他是學機械的來幫畫圖紙,一年來好幾次,有一次借調了一個月,還有我姨夫的學生也協助過。”黃維堅持了幾十年,一直沒有放棄,雖然他傾注大量心血的多個“永動機”都先後失敗了,但是這種堅忍不拔的科學研究精神也被人所稱道。試想一下,如果沒有100多年來國內外一些人對“永動機”的研究,“沒有去愛過,怎知他錯?”

  當父親在撫順改造的時候,黃慧南也來到了東北接受知識青年的“改造”。1968年12月,毛澤東下達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鄉運動大規模展開,1968年當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屆學生,後來被稱為“老三屆”),全部前往農村。

  “我是老三屆,高中畢業後也隨著‘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離開了上海,去了吉林延邊的農村插隊。”黃慧南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對父親有著最直接的認識。“那個時候我身體不好,我爸爸就給我寫信,非常關心我,還把自己在裡面的勞動報酬通過媽媽寄給我說看病用,大概有200多元吧。”

  與父親同在東北的黃慧南,也想趁就近的機會去看看他。“比如,我回家的時候可以去撫順停留下,一直有這個想法,但是沒能攢夠路費”。

  這時的文革幾乎侵擾到每一個城市家庭,黃慧南家也不例外,但是黃慧南因為去插隊了,“沒有受到什麼衝擊”,母親蔡若曙則是受了些委屈,“給她剪陰陽頭髮,被罰去勞動,天天拔草、掃街,掃廁所。她被清華大學的紅衛兵從北京轟回上海了,讓回原籍。但是在上海媽媽倒是沒被怎麼樣。每天去居委會早請示晚匯報,居委會幹部說,你來幹什麼,你又不是黑五類分子,就讓她回去了”。

  “媽媽與爸爸也失去了聯繫,我們不知道他去了撫順,直到林彪事件後,上海政府部門通知說轉到撫順了,告訴了一個地址,順便了解了下家屬的生活情況,才開始恢復了聯繫。”

  若曙:

  我現在在開始學習《共產黨宣言》這一光輝文獻,要買參考材料《共產黨宣言提要和注釋》,定價只一角六分錢,請你馬上買一本寄來,不要耽擱。

  黃維 1973年1月29日

  1972年開始,黃維與家人的通信又多了起來。他和家人都沒想到的是,告別改造、離全家人團聚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父親回家了,母親意外去世

  1975年3月21日,來自沈陽的12次特快列車停靠在了北京站。黃維回到了闊別7年的北京,與他同車抵達的是第七批、也是最後一批特赦的293名戰犯。

  作為這次特赦戰犯的第一名,黃維代表293名戰犯,給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寫了一封感謝信,並在3月23日招待宴席上宣讀。這封信後來由葉劍英帶給了毛澤東。毛澤東看後批示,要求轉發全國縣團級以上幹部閱讀。

  這一年,黃維71歲。

  得到消息的黃慧南趕到了父親所住的前門飯店,“爸爸對我一直有歉意,他住的是一個套間,他對飯店人員說,在那裡放張床,要我住在那。”在北京這邊陪父親呆了十幾天後,黃慧南回上海忙活辦手續搬家,“因為父親在北京工作了,我們就把家搬到北京來了。”最初,黃維並未想定居北京,提出帶著老妻回江西貴溪老家安度晚年,但中央批示他留京任全國政協文史專員,享受政協委員待遇,並對黃維格外照顧,每月工資200元。

  在等待丈夫27年後,蔡若曙終於等來了與黃維團聚的時刻。黃慧南評價說:“爸爸剛出來那一段時間,他真的是特別得意,因為媽媽這麼等他,很少有的,前前後後特赦出來這麼多人,沒有一家是這樣的,巴巴的等了27年,好多都是要不離了,要不改嫁,有的人還被拒之門外,所以我爸爸很自豪媽媽這麼等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