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加藤嘉一:我的北大體驗

http://www.CRNTT.com   2011-04-29 13:43:25  


 
  其二,北大不是民主、自由的地方。

  正因為北大是我母校,就自然對此提出一些問題或疑問,目的是為了發展。沒有批判精神,不可能有進步,北大就退步了。
 
  2008年是北京大學成立110周年,5月3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來到北大訪問,我代表外國留學生跟他進行了交流。北大為中國社會的發展,思想的進步做出了不少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北大也培養了許多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等。這些歷史、傳統、文化、人才等都為北大的民主精神、自由氛圍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我在北大走路、上課、研究,確實能感覺到,北大提供的氛圍是比較寬鬆的。但眾所周知,最近一段時間,行政上的限制、制約不斷增多,已經增加到前所未有、無路可退的地步,包括考試規章、論文要求、與行政需求有關的種種規定等。大部分北大學生對此表示反感和無奈。

  北大留學生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提出,為了辦好奧運會,對乒乓球館以及馬拉松路線附近,進行一些管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行政部門為什麼沒有提前與生活在校園的學生們商量呢?管制這一措施對北大學生的正常生活、學習來說,無疑造成負面後果。那麼,為什麼連打招呼、商量的過程都沒有?如果是我們的國家……
 
  行政部門不提前跟民眾打招呼,按照中國的邏輯,是天經地義的。一旦採取民主的溝通過程,就要走許多過程和環節,進展就變得極為緩慢,而且商量不商量,結果都是一樣的。既然如此,時間也很緊張,就單方面地進行管制,這是最有效率的。這是北大校方的思維。
 
  我理解領導面臨的壓力和無奈。他們也沒辦法,只好這樣做,國家要你這麼做,否則沒飯吃了。即便如此,我們也應該有理由提出應有的、合理的疑問和要求。北大“決策過程”顯然是高度不民主的,“不民主造成的不自由”,你能輕易接受嗎?至少我是不接受的,也必須得提出意見。我再聲明一次,為的是北大的進步。難道這不是渴望進步的北大人應有的態度嗎?
 
  民主的成本很高昂,也需要時間。然而,行政部門必須提前把這樣那樣的無數管制措施通知給老師和學生,至少讓他們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同時讓他們對此措施提出問題和疑問,釋放一下對管制措施的不滿和意見。無論如何,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即使只是一天、兩天或者是一周,做比不做好。雖然我知道結果不可能改變,但我們更應該關注“過程的力量”。過程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難道不是北大民主的象徵,今後應該必須堅持的目標嗎?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社會不安因素、變數的增加,利益、價值的多元化,政府對有影響力的機構的要求和管制必然會增加的。就研究機構而言,從目前中國國內狀況看,學術只好服從政治。在政治需求和國家利益面前,學術只能是次要的。不過,我們要記住政治的開放與學術的進步是相輔相成的。

  理解當今中國社會的一個關鍵詞是“規範”。如何規範人民?如何規範單位?如何規範社會?如何規範精神?這些都與國家社會的未來發展和穩定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因此,合理制度的增加是受歡迎的。但另一方面,就北大而言,歷史傳統上所具有的自由、民主的校風,就是能夠讓校內的老師和學生自由、靈活、公開地展開學習、研究、討論,這種氛圍絕不應該消失。因為,這直接關係到北大學子們“解放思想”。國家的發展需要思想開放的人民。北大是需要提供這樣人才的。那麼,同時做好制定合理的制度與重新培養民主、自由的校風,這是北大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需要認真落實的目標。
 
  北大人此刻務必自問自答:我們的位置在哪裡?我們的靈魂在哪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