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跨境人民幣業務呼喚貨幣政策國際化

http://www.CRNTT.com   2011-05-15 07:53:57  


  中評社北京5月15日訊/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5.3%,漲幅比3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雖然說價格上漲的勢頭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從國內外的情況來看,物價上漲的壓力仍然還是比較大的。因為畢竟前4個月CPI同比增長幅度都在5%左右的高位運行。證券時報發表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王勇文章指出,在人民幣跨境流動的今天,我們不能不考慮其對國內通脹以及貨幣政策造成的新的影響,而貨幣政策也必須早日進入國際化軌道。文章如下。

  跨境流動挑戰傳統貨幣政策

  人民幣跨境業務發展進而形成人民幣跨境流動,意味著中國終將取消對資本項目的管制,使人民幣最終成為完全自由兌換貨幣,這就有可能使中國的金融市場成為外國投機資本衝擊的對象。因為,取消了貨幣壁壘,國際經濟危機、通貨膨脹可隨時傳遞到國內,這種情況在金融自由化、大量資本在國際間自由流動的今天尤為明顯。在外國投資者大量持有中國短期資產的情況下,國外對貨幣偏好的變化,往往會引起大量的資本流動,對中國金融市場乃至經濟產生衝擊,而這種衝擊會對中國貨幣政策造成嚴重影響。

  境內外人民幣利率和匯率迥異會產生人民幣的套利問題。隨著境外人民幣流通規模的擴大,形成香港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會有完全市場化的境外人民幣利率和匯率。如果境內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步伐跟不上,境外完全市場化的利率和匯率就會對境內利率和匯率的管制構成衝擊。大規模人民幣資金跨境套利和套匯,將使得中國政府根據境內經濟的發展情況確定利率和匯率變得更加困難。而且,國際投機分子可能在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積累人民幣頭寸,瞄準時機專門對中國的利率和匯率進行衝擊,從而擾亂國際金融市場,特別是中國金融市場秩序。

  或使中國貨幣政策的操作面臨“內外均衡衝突”。跨境人民幣流動,使得人民幣的兩種“身份”和兩種職能有時候會發生衝突。人民幣逐步國際化,本國貨幣與國際金融之間一體化程度將增強,這樣,國內的貨幣政策將面臨更加嚴重的“內外均衡衝突”問題。當中國出現通脹時,採用提高利率的貨幣政策進行調節,結果境外人民幣回流,國內人民幣增加,國內通脹加劇,貨幣政策失效;當國內通貨緊縮時,採取降低利率的政策,結果國內人民幣外流,國內貨幣減少,國內通縮加劇,貨幣政策失效。

  或會遭遇“特里芬困境”。“特里芬困境”是償還能力與持有者信心之間的兩難境地。任何一種貨幣來充當國際貨幣時都存在“特里芬困境”,發行少了,面臨國際支付困境;發行多了,面臨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困境。隨著跨境人民幣業務向縱深發展以及更廣泛的流動,人民幣將成為國際間經常使用的計價、支付和儲備手段,因此國際上對人民幣的需求量將會大幅度上升。在這種大幅增長的需求的推動下,人民幣的發行量可能會大量增加,從而有可能形成通貨膨脹的潛在壓力,這就是人民幣遭遇了“特里芬困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