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是誰讓避暑山莊淪為富豪私人會所

http://www.CRNTT.com   2011-05-21 09:47:21  


 
熊志:還有多少違規私人會所蟄伏景區

2011年05月21日00:33 來源:中國網 作者:熊志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的承德避暑山莊內,一座為會員提供專屬服務的豪華私人會所即將開門營業,并首批限量發售的100張會員卡,每張價格初定為20萬元。(5月19日《燕趙都市報》)

  在人人言商的經濟浪潮下,景區拌起“商業面相”來似乎也毫不含糊,甚至更添幾分奢華,幾分穿越——穿越到人均消費水平之外去了。故宮“會所門”還沒消停,承德避暑山莊的“會所門”又盛裝登場,再度演繹了一邊文化一邊市儈的雙簧。

   沒有建福宮盛傳的百萬會費那般張狂,卻依舊沿襲了“我的地盤我做主”的那份輕佻,承德避暑山莊這一號稱“皇家會館”的私人會所又是如何橫空出世的呢?實際上,該工程去年5月份就已開工建設,能順利挺進一年,不外乎有個無懈可擊的正當報批理由:對蒙古包和附近兩層建築進行搶救性修複。蒙古包和附屬建築是搶救回來了,而且包裝得富麗堂皇,吊詭的是在相關單位的魔法棒下,景點不僅完成了變臉,還實現了變性——由公共景區華麗“變身”為豪華會館,而且公開掛牌打廣告。這般轉圜,同洛陽豪華公厠“變身”商業酒店一般幾近詭異。

  按照一般邏輯,一場詭異的操盤背後,通常會有一個甚至多個掌控權力的掩護方。故宮“會所門”中,雖然故宮博物院極力撇清,但其掩護角色不可置喙。而承德避暑山莊的私人會所雖為承德市文物局和承德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聯合修建,但掌握報批權的是承德市文物局;按照《文物保護法》和《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管理條例》規定,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屬於國家所有,確需改變用途的,應當由省人民政府報國務院批准。而在向省文物局報批過程中,承德市文物局是假借“搶救性修複”來通過審批,但實際項目發生了性質的改變,也就是說,承德市文物局涉嫌虛假報批。另一方面,承德市發改委表示,相關科室并未受理過皇家會館項目,這也為當地文物局的違規提供了佐證。

  一個明顯違規的項目,在地方文物單位的摻和下,“李鬼”充“李逵”,冠冕堂皇地躋身撈錢大軍,明顯僭越了法律權屬關係。承德市文物局作為民意授權的文物管理部門,無權私自變更景區一草一木的用途,更無權將本應面向全民的景點設置高額金錢門檻,打造成奢靡的狂歡聖地,踐踏法律的同時,也讓公共利益空間無限逼仄。

  并不是說景區就應與商業絕緣,相反只要取財有道,公衆自然額手稱慶,但這個“道”有兩個前提——法律和公共利益,二者缺一不可。文化景點的商業運作要以此為基石,既要契合自然、人文的發展軌跡,又要接受公衆的監督,推動實體經濟的縱深,進而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承德的再次演繹,也給社會提了個醒,在商業和文化邊界漸趨模糊的背景下,有必要提起心眼來,防止公共資源淪為富人的饕餮。聯想到去年寧波月湖景區的“會所門”和今年年初杭州西湖的“會所門”,景區違建私人會所恐怕不只這幾個孤例,職能部門有必要好好查一查,到底還有多少違規的私人會所蟄伏景區,覬覦著金錢,蠶食著公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