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香港違建風波挑戰法治基礎

http://www.CRNTT.com   2011-06-07 10:48:03  


 
  就筆者觀察,之所以會有當前的局面,一方面是政府部門的“不作為”,另一方面則是官員們缺乏“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的嚴格自律意識——這一點,無論是從特首反應慢半拍,還是孫明揚一開始的拒不認錯,以及新界區議員的強硬拒不認錯態度,均得到明顯體現。

  整個事件中,唯一值得稱讚的是申訴專員公署,不僅採取了主動調查主動揭發,而且敢於指出同僚的錯誤,結論也有理有據。這正是符合該機構所力圖達到的擔當監察政府的角色,以確保官僚習性不會影響行政公平、防止濫用職權等目標。也正是這種機構的存在,令人相信,香港法治依然有救。

相關鏈接:香港“僭建風波”由何而起 港府高官“無特權”

  2011-06-03 10:54  來源:人民網  作者:尹世昌 

  6月1日晚,香港特首曾蔭權通過政府官方網站回應,將按屋宇署勸喻,盡快清拆名下房屋客廳外廊的玻璃嵌板,並重建符合法例標准的客廳外廊。

  這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屋宇署僭建物清理行動的最新進展。今年以來,媒體接連揭發香港各區均有不少樓宇僭建物,同時揭發不少區議會議員、立法會議員和問責官員涉嫌在其物業搭建僭建物、違例加建樓層及霸占官地。涉及僭建的官員,包括環境局副局長潘潔和教育局長孫明揚,被揭發後都即時雇人動工拆卸僭建物,並表示承擔責任、徹底遵守特區政府關於僭建物問題的新政策。

  這場席捲香港的“僭建風波”由何而起,為何會波及到多位香港特區政府問責高官?

  數名高官涉嫌僭建,全由媒體首先揭發

  香港人多地狹,居民絞盡腦汁擴大生活空間,所以僭建問題由來已久。在市區多以搭建天台屋、擴大陽台、加建晾衣架為主,在新界則有居民整層加建。

  “僭建”不但違反《建築物法例》,還可能危害到建築物原先的力學平衡,甚至使之變成危樓。

  今年四月,屋宇署開始執行新修訂的僭建物執法政策,以回應社會上以更嚴厲態度對付僭建物的意見。新政策下,須取締的僭建物涵蓋範圍擴大。不論對公衆安全構成的風險程度如何,樓宇天台、平台、天井及後巷的僭建物都要清除。

  新政一出,即在香港刮起一陣“清僭”旋風。神通廣大的傳媒不斷揭發出有政府官員涉嫌僭建。屋宇署介紹,目前跟進的幾起涉及高官僭建事件,都是由媒體首先揭露,引起社會關泛關注,進而執法部門才涉入的。

  香港公衆和傳媒可以方便地監督政府官員任何可能的違規行為。香港政府官員的專車牌照,傳媒記者手中都掌握。雖然不能查詢到一名官員名下有哪些房產,但只要掌握了一棟房子的地址,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土地注册處,反向查詢到業主姓名,還可以掌握該棟房屋是否因有僭建物被“訂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