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鄧聿文:梁穩根若成實權高官弊端多

http://www.CRNTT.com   2011-09-29 09:18:11  


 
  但梁本人不用國家公權力進行利益輸送並不表示其他企業家官員不會將公共資源私有化。這種可能性始終是存在的。根據浙江省委黨校副教授董明對浙江民營企業家參政從政的長期考察研究,她發現,浙江民營企業主存在三種時期的從政心態:一是恢復性、補償性從政,即以委員、代表為政治榮譽或者政治資本,借以顯示自身的社會政治地位,以示得到官方承認;二是功利型、經濟性從政,在國家仍然把握著社會資源的當下,“曲線救國”,以參政壯大企業;三是民主型、公益性從政。目前正從第二種轉向第三種。浙江是中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那裡民營企業家的從政意識也早於中國其他地方,考慮到這一點,就全國而言,前兩種從政心態在民營企業家中還是占主導。很多民營企業家就認為,如果有政治職務,就意味著企業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因而,企業規模發展越大,謀求政治地位的需求就越迫切。

  從民營企業家參政從政的現實來看,諸多民營企業家為成為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不惜通過一些灰色手段,而在成功達到目的後,又利用這種身份資源進行各種非市場化運作的“權力尋租”。這樣的案例已經曝出很多,讓外界倍感質疑。當然可以為民營企業家的此種行為進行辯護,把原因歸咎於中國還是權力社會,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還很惡劣,不這樣做就不能有效保護自己,更談不上發展壯大。然而,不管怎樣,官商勾結,權力尋租本身總是不好的,特別是在目前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背景下,如果不能找到一條有效監督權力的路子,民營企業家通過入仕尋租更會激起社會的反響,從而削弱入仕本身所應具有的價值。

  另一方面,以中國缺乏懂實體經濟的官員,梁之從政,有利於提升政府管理經濟水平為由,認為梁可做副部級官員,邏輯上也不是有利。梁的首富身份,固然說明他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但能管好一家企業,不等於能管好一個市場,管好一個經濟。因為這是兩個不同的領域,它們之間雖有聯繫和交叉,但畢竟不是同一個東西,有著不同的運行規則,需要管理者不同的知識結構。事實上,中國的政府官員,尤其是主管經濟的官員,很多都有一定的現代經濟知識,有著多個行業的從業經歷,有的甚至直接是從企業提拔上來的,管理經驗不可謂不豐富,但為什麼政府的經濟管理水平提不上去,固然有個人的因素,但根本的還是體制因素。所以,梁若成為副部級官員,極可能與人們的願望相反,既管不好經濟,也毀了一個優秀的企業家。

  來源:《財經網》 2011年09月27日 09:20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