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資中筠:中美關系的新門檻

http://www.CRNTT.com   2011-12-19 09:30:08  


 
  中美自一個多世紀以來有衝突也有合作,實際上合作多於衝突。真正兵戎相見只有兩次,一次是八國聯軍;一次是朝鮮戰爭。第一次美國不是主角,是被裹進來的;第二次雙方都不是發動者。冷戰期間的敵對,是兩個陣營的敵對,陣營解體了,就有了關系正常化的條件。迄今為止,兩國沒有不可調和的根本利害衝突,也沒有領土爭端。但是摩擦不斷。這還在正常範圍。但是今後這種格局就面臨新的變化。今後中美關系在具體事件上的外交運作固然重要,而決定性的、長遠的因素在於各自國內如何邁過這道坎。

  (一) 美國

  根據我對美國歷史的解讀,美國從立國到如今二百年中,除了南北戰爭之外,一直在進行漸進的改革,其制度的活力就在於有效的糾錯機制,可以避免在不少其他國家引起社會動蕩和暴力革命的、不可補救的社會危機。在某些歷史拐點,當社會矛盾尖銳化到一定程度,代議制框架內政治鐘擺的左右搖擺的調整機制顯示乏力時,就有體制外的全社會各種力量直接參與,表現為群衆運動或強大的輿論力量,推動更加根本性的改革。這也是在美國民主政體框架之內的,並非反常之事。

  第一個拐點:20世紀初的“進步時代”。(多數人都把三十年代小羅斯福“新政”作為轉折點,我傾向於更早,老羅斯福執政的“進步時代”)。這是一場全社會各種力量參與而促成的全面改革:解決對資本和市場的規範問題、遏制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弱肉強食、淨化吏治,遏制腐敗、健全民主法治,進一步落實憲法精神,並改進憲法的不足。這場改革對以後整個二十世紀美國繁榮富強的意義再強調也不為過。如果沒有它,小羅斯福的“新政”也不可能實現。特別值得提出的是,進步主義時代的吏治改革有效地遏制了腐敗。以後從“新政”開始,美國行政部門的職能不斷加強,條件就是政府有公信力,如果人們懷疑政府部門可以以權謀私的話是絕不會同意這樣擴大職權的。

  第二個拐點:六十年代的群衆運動。其重大意義是實現進一步向平等方向的、深入的社會改革:促進種族、性別平等,落實了黑人的權利,大面積擴大社會保障,奠定美國式的福利國家,縮小貧富差距(到七十年代中期貧富差距最小,以後又逐步擴大)。當然,還有結束越戰,對外縮短戰綫,緩和在冷戰中的軍備競賽,間接促成了中美關系正常化。

  現在面臨第三個拐點:這是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發生的,我姑且舉三點新的因素,再加以闡釋:

  1)所謂“世界領袖”的負擔沉重不堪。

  2)出現了“虛擬經濟”,離實體經濟越來越遠。

  3)全球化帶來的利益在國內分配嚴重不均,加劇社會不平等。

  當然,這幾點不足以囊括所有的新因素,限於時間不能盡述。以下對這幾點略加闡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