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影迷金正日:一個人的電影史

http://www.CRNTT.com   2011-12-20 10:37:55  


 
  一個影迷的權力觀

  儘管朝鮮和前蘇聯、中國的關係要比和美國好得多,但金正日的喜好並不在前蘇聯電影或大陸電影這方面。他最喜歡看的,是香港動作片、風靡歐美的007系列和《13號星期五》這類恐怖片,此外,他還特別喜歡伊麗莎白.泰勒主演的電影和唐老鴨系列動畫。

  2004年,好萊塢曾經拍過一部提線木偶動畫《美國戰隊》,片中掀起恐怖主義浪潮發射核彈的大反派,儼然就是為金正日“量身定做”的,上映後這部片子遭到了朝鮮方面的嚴厲駁斥。不過,令人好奇的是,這部動畫會不會也在他的電影收藏裡呢?

  在朝鮮電影前進的道路上,金正日始終走在最前面。上世紀90年代以後,一方面朝鮮本國電影停滯不前,一方面不少外國電影電視劇通過邊境流入,深受民眾歡迎,這給金正日也帶來了壓力——這種壓力絕不僅在電影上,更多是“西風東漸”的意識形態威脅。

  2006年,講述一位當代普通朝鮮少女生活的《女學生日記》讓西方驚嘆,按照慣例,金正日參與了劇本創作。這部被法國片商送往戛納的朝鮮影片,不僅在國內創下了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佳績(這不足為奇),而且引起了西方人前所未有的關注和討論,金正日的電影道路再次往前邁了一大步。

  2500萬朝鮮人中,有800萬看過這部電影。《朝鮮勞動新聞》的評價是:“新時代青年的理想是什麼?不是父母留下的榮譽和財產,而是真心擁戴金正日將軍的真心氣節和實際行動。”《朝鮮新報》認為它“勾勒出了全世界都難以尋覓的朝鮮人民的生活”。

  好萊塢大名鼎鼎的《綜藝》雜誌是這麼看的:此片風格與以往朝鮮經典影片風格迥異,類似於上世紀70年代的台灣片,色彩明艶,整個故事很講究技巧,顯示朝鮮電影水平提升了一大截。

  《女學生日記》是朝鮮首部國際發行的電影。按照挑中它的片商說法,放在旁邊的其他朝鮮電影就像是“綠葉襯著紅花”。它能夠登上國際舞台,要拜平壤國際電影節所賜。這個曾經名叫“不結盟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電影節”的活動,是朝鮮民眾得以一睹國外優秀影片的大好機會,在改名“平壤國際電影節”後,更是擴大了國際影響。

  為了能夠提升本國電影的水準,金正日也曾不擇手段,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韓國女演員崔銀姬和她的丈夫、導演申相玉的曲折故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