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羅天昊:重塑中國競爭力的三大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2-10-09 08:25:25  


 
  中國社科院社會所發布的研究報告稱,我國中間層只占人口的23%,遠低於發達國家70%左右的比重。

  最危險的是,正如經濟學家王小魯所說,中國形成了一種“新底層階層”,所謂“新底層社會”,包括失地農民、被拆遷的城市居民以及不能充分就業的大學生群體,還有因為高房價墜落的“城市中產”、體制外知識分子,加上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農民工、下崗失業工人,組成龐大而複雜的底層社會。

  嚴重的貧富分化,不僅影響社會穩定,造成衝突與暴力。更是對於經濟發展戕害嚴重。

  貧富兩極分化造成的階層分裂,亦將危害消費市場。

  同為亞洲國家,日本的崛起過程,或可為中國所借鑒。日本在二戰之後,在美國的幫助下,進行了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廣泛改革。在社會領域,天皇的神權被瓦解。在經濟領域,日本政府凍結了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15家大財閥的財產。此後解散對象不斷擴大,先後指定56個家族為財閥家族,。在政治領域,真正實現了主權在民,打擊了當時的門閥,清算了軍閥勢力;在文化領域,日本持續數十年的“脫亞入歐”更為徹底,實現了公民現代化和制度、文化的現代化。

  合理的階層結構,對應著合理的消費結構。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推行了“國民收入倍增計劃”,至1967年,國民收入增加一倍。由此,日本完成了一場浩大的消費革命,消費市場的升級,直接推動了產業升級。若日本未先完成社會領域的變革,造就合理的社會結構,則國民收入倍增的成果,將被少數貴族與財閥所把持。

  而中國的人民收入,雖然在2011年達到了4500美元左右,但是,財富的分布很不均衡。絕大多數人的收入,均在這個平均值以下。很多人的收入是“被提高”。5%的人口擁有95%的財富。而這個5%的人口,多數人政府官員,與官員關係密切的地產商,資源型企業擁有者,以及壟斷國營企業。畸形的社會結構,必然導致財富分配的畸形。

  同樣,畸形的社會結構,對應著畸形的消費結構。目前,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大國。而中國最流行的手機,卻是“山寨機”。最後,形成了一種畸形的消費結構:極端富有者,追求畸形的高消費,而龐大的低收入者,則是一種大面積的低端消費。

  為什麼中國企業遲遲不能完成產業升級?其根源,並非企業短視,而是因為中國的主流消費群體非常貧窮,他們並無足夠的購買力,只能消費低端產品。企業無足夠的利潤,自然無法完成產業升級。

  世人但知日本崛起,卻不知道日本的崛起,由龐大的中產階層托起。自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之後,日本國民的消費能力大幅提升。汽車,家電成為日本的主流產業。並由此造就了日本的產業競爭力。

  當下,有一種投機主義傾向,就是從中央到地方,有部分將中國未來產業突圍的希望,寄托在“高端崛起”方面,欲實現跨越式發展。事實上,中國未來更需要“中端崛起”,大力發展大眾產業。

  就中國在全球產業鏈所處的位置而言,中國仍然位於全球產業鏈的下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