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喬新生:如何找到海峽兩岸政治談判突破口

http://www.CRNTT.com   2013-02-19 09:56:03  


 
  寄希望於台灣人民,而台灣人民希望政治自決。這就是殘酷的政治現實。大陸的執政者不是沒有看到台灣的民意,也並非不了解台灣的政治格局,因此,在一系列涉及台灣的官方文件中,已經很少使用“早日統一”這樣的字眼。這與其說是一種政治妥協,不如說是一種尊重現實的表現。

  海峽兩岸政治關係之所以停滯不前,根本原因就在於,海峽兩岸的執政者已經意識到,在和平統一還是和平分裂這個問題上,大陸方面只有一個選項,而台灣方面則已經給出了多個選項。對於台灣國民黨執政者來說,當然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是,如果開啟政治談判將會承擔極大的政治風險,那麼,他們寧願擱置爭議,而不願意觸及這個政治話題。

  台灣執政者的消極態度,使得海峽兩岸的政治談判變得遙遙無期。不過,即使海峽兩岸正式開始政治談判,也未必能取得實質性成果。假如台灣方面提出以民主的方式解決海峽兩岸的政治前途問題,那麼,對於大陸方面來說,將會面臨非常艱難的抉擇。

  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意識到,在國家認同這個問題上過去存在太多的誤區。哪裡有自由哪裡就有祖國,這是西方國家亘古不變的道理。對於中國人來說,自由的啟蒙大門已經打開,因此,只要能夠保證人民的自由,那麼,人民沒有理由反對執政者。自由是最高的價值追求,在自由的召喚下,中國人可以付出一切。海峽兩岸的政治談判,說到底就是一個關於自由的話題。至於通過何種方式實現自由,也就是民主的形式和過程,其實是非常不重要的東西。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恰恰在事關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問題上,海峽兩岸的執政者很難邁出第一步。

  給人民以自由,既是實現海峽兩岸政治和談的基礎和前提,同時也是海峽兩岸政治和談的終極目的。在這個前提下,政治和談可能會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通過政治和談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還有一種結果則是通過政治和談實現海峽兩岸的永遠分裂。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導致海峽兩岸的執政者很難坐在一起,就海峽兩岸的政治前途問題作出決議。

  事實上,當年美國的南北戰爭時期,林肯曾經面臨同樣的問題。美國總統林肯為了解決國家的統一問題,不斷地向南方輸送商業利益,甚至以政治妥協的方式,允許南方保留奴隸。然而,殘酷的現實是,南方各州希望擁有絕對的自由,包括蓄奴的自由。在這種情況下林肯總統不得不採用非和平的方式解決國家的統一問題。這場南北戰爭雖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是,卻讓南方各州的居民充分意識到,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不能忘記了國家利益。

  回顧美國南北戰爭的歷史,對海峽兩岸的政治前途更為憂慮。當前海峽兩岸執政者都默許維持現狀的政策,試圖以漸進式的改變,尋找海峽兩岸政治和談的契合點。但現在看來,無論是台灣還是大陸方面,都似乎沒有找到政治和談的著力點。說到底,維持現狀既是台灣方面的一貫主張,同時也是大陸執政者追求的目標。只不過在維持現狀的前提下,大陸方面希望台灣和大陸的關係特別是政治關係能夠更加親近,並最終走向國家的統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