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習連會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中尋求新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13-02-26 08:50:12  


 
  值得注意的是,“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形成,既貫穿了中共的對台工作政策原則,也吸納了中國國民黨尤其是時任黨主席的連戰的具體主張。其中,作為連戰大陸政策智囊的張榮恭的“筆跡”十分明顯。而連戰今次到大陸“走春訪舊”,也攜帶了張榮恭,因而連戰所談的內容,也帶有極為濃厚的“張榮恭風格”。出於對國共兩黨兩岸事務幕僚擬制《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美好愉快回憶,習近平的對台工作“新招”,是否也將會參考吸收連戰昨日所提出的各項建議,並成為今後“國共論壇”以至是“國共新共識”的基本內容之一?也就值得注意。

  其實,連戰昨日提出的一些新建議,也參考吸收了俞正聲在二零一三年對台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八個“要”,並糅合了自己的心得,從而提煉出來的。比如,“進行兩岸政治對話以民間先行、智庫為先”,顯然就是回應了俞正聲的“要鼓勵兩岸學術界從民間角度就解決兩岸政治問題開展對話”。在這方面,“台北會談”和“夏合研討會”就是兩個成功的例子。實際上,縱觀兩岸關係發展史,各個領域都是由民間帶動官方的,即使是兩岸經貿關係也是從民間做起,當推動到一定的程度,官方無法阻撓,就只能是設法予以適應。台灣方面先是制訂《兩岸關係條例》來規範,然後不斷修訂。在推動兩岸政治對話遇到馬政府“只經不政”、“經熱政冷”之時,也可採取以民間推動官方的方式,予以破解。

  其實,目前兩岸所達成的一些協議,或所進行的一些實踐,就已帶有政治因素在內,如兩岸合作打擊跨境犯罪,就是屬於上層建築的範疇;又如台灣派出代表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世界衛生大會,這本身就已是“國際組織活動”的政治範疇,兩岸雖然並未為此而專門進行談判,但透過默契而達成。今後還會有更多這樣的機會,北京必會總結過往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更多的措施,以聚沙成塔,積少成多,薄積厚發,量變後質變,水到渠成地進入政治對話以至是政治協商的階段。

  作者:富权 来源:澳门新华澳报2013年2月26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