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收官之作胡連會形塑兩人政治光啟形象

http://www.CRNTT.com   2013-02-27 09:09:13  


2月26日上午,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一行。
  中評社北京2月27日訊/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登載評論員富權文章“收官之作胡連會形塑兩人政治光啟形象”,內容如下: 

  八年十二次的“胡連會”,昨日的一次應是收官之作。因為再過半個月,胡錦濤就將卸下國家主席職務,成為平民身份,今後再與連戰會面,也是平民間的探親訪友了。因此,昨日的“胡連會”,是收官之作,因而尤顯矜貴。

  新華社和中新社昨日播發“胡連會”的新聞稿時,對胡錦濤的稱謂是“國家主席”,而連戰在會面時也當面稱呼胡錦濤為“胡主席”。這本是實事求是之舉,因為胡錦濤已於去年十一月中共“十八大”閉幕時卸去中共總書記職務,而且目前所擔任的公職就只是剩下國家主席了(當然,還有國家軍委主席)。但正是這麼一弄,就更為凸顯了“國家名器”及“一個中國”原則——相對於其他陪同人員都是以中共的黨職身份,尤其是王毅在中共中央台辦和國台辦“一套班子,兩個招牌”之下,不用其“國台辦主任”稱謂,而仍使用“中共中央台辦主任”稱謂,與其他陪同人員的中共黨職身份相比照,就使得胡錦濤的“國家主席”身份更為彰顯。而這在過去,是台灣政壇上的一個大忌,而現在則已是“習以為常”,這也可說是“胡連會”所推動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產生的其中一個正面效應。

  實際上,八年前的首次“胡連會”,是兩岸關係發展史上的重大歷史轉折。在宏觀戰略場域,這是海峽兩岸分裂分治近六十年來,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第一次會面,是兩黨面對現實、為開闢未來共同邁出的歷史性一步。“胡連會”不僅為國共兩黨攜手合作寫下了嶄新篇章,也為促進兩岸關係的和解、對話、和平和雙贏,開啟了歷史性的契機。“胡連會”所達成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高標“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成為掌握未來、共同建構兩岸亮麗未來的唯一正確的選擇。在現實戰役層面,則是“胡連會”所揭櫫的五項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既遏制了當時陳水扁所掀起的“台獨”惡浪,也鼓舞了台灣民眾爭取台海和平的信心,從而促成了主張“一個中國”、承認“九二共識”的中國國民黨重新執政,並以此為契機,兩岸兩黨進行八次協商,達成了十八項協議,兩岸經貿、文化、教育、旅遊等領域交流合作達到空前水準,兩岸人民都享受到兩岸關係改善帶來的福祉,也使得《告台灣同胞書》所提出的許多建議主張都得以落實。更重要的是,使得大多數台灣同胞認知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正確的道路,無論日後台灣政壇發生甚麼樣的變化,他們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追求之心都將不會改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