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邱震海:中國外交的“軟肋”和“硬傷”

http://www.CRNTT.com   2013-03-13 09:40:27  


 
須正視朋友減少的問題

  崛起期的中國,其朋友正在日益減少,這個問題一段時間來引起了評論界的關注。打開世界地圖,到底誰是中國真正的朋友,這個問題實在很困擾著看地圖的人。

  今天的中國,似乎知道誰是中國的敵人或潛在的敵人,但對於誰是中國的朋友,尤其是中國真正的朋友,亦即能為中國兩肋插刀的朋友,卻好像真的不知道。數來數去,即便俄羅斯、巴基斯坦和朝鮮這三個國家,能否真正夠得上上面的標準,人們還是不知道。

  上世紀70年代,中國雖然積弱貧窮,但卻朋友遍天下,1971年一批第三世界的窮朋友,敲著抬著將中國送進了聯合國。這就所謂能為中國兩肋插刀的朋友。今天的世界舞台上,究竟誰還願意為中國這樣做?

  當然,這個命題本身並非沒有問題,因為上世紀70年代的世界格局是美蘇爭霸,中國作為第三世界的領袖,在兩大超級大國之間很容易找到自己的戰略定位。中國當時的這一定位,有點類似於今天的印度。因此,在夥伴戰略問題上,用上世紀70年代的中國,來與今天的中國進行比較,本身並不能說明全部問題。

  但透過這一問題的表層,我們卻可以看到問題的深層,那就是:上世紀70年代,中國與第三世界的朋友不但有著相似的戰略利益,而且還找到了某種共同的價值訴求,那就是反帝、反殖民。當時的中國,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外的又一面旗幟,雖然貧窮,但某種程度卻能讓人心悅誠服,近悅遠來。

  反觀今天的中國,其富裕程度與當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但卻似乎缺少了那份感召力,更缺乏號召力。除了屈指可數的幾個國家之外,國際社會的絕大多數成員國,雖然與中國維持著緊密的經貿往來和其他合作,但卻基本上對中國若即若離,甚至在關鍵時刻還與中國漸行漸遠。

  這就對中國提出了一個非常值得警示的問題: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到底是由於中國崛起,國際態勢尚未確定,因此大多數國家必然靠向美國?還是由於中國在主觀的認知和策略上出了某些問題?

  如筆者一再提醒的那樣,一個崛起的大國有時會面臨鶴立雞群的現象,因此一段時間內朋友的減少是合乎邏輯的,這部分的責任中國不用自己攬上身;但中國需要檢討的,是在主觀的認知和策略上是否存在問題?

  在這方面,中國外交顯然有許多值得檢討的地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