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官民更應關注王毅升任外交部長

http://www.CRNTT.com   2013-03-19 09:19:40  


 
  或許,這正是北京在落實貫徹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論述的部署,並以兌現,“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第四項“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組織的問題”的善意行動,來換取及促進第二項“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的落實,從而在已經落實“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第一項的“促進盡速恢復兩岸談判,共謀兩岸人民福祉”、第三項的“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及第五項“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的基礎上,全面完成“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五項任務。

  實際上,過去長期以來,台灣官民對大陸的“一個中國”原則觀,就有所謂“內外有別”的分析,認為“對內”的國台辦較為靈活,主張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而“對外”的外交部則較為保守僵化,主張“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在北京。正因為有著“新、舊三段論”的不同認知,在實務上,往往是外交部的一些較為粗魯的動作,使得國台辦長期的善意努力“付諸東流”。比如,與瑙魯的“突擊建交”,令到陳水扁誤判為這是北京對其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贈慶禮物”,因而將陳淞山到福建漳州詔安陳水扁的祖籍地影印其族譜,並在廈門與孫亞夫密談,直接導致陳水扁在大擔島高喊“請江澤民先生來大擔島喝茶”的良好氣氛一掃而空,並突然發表“一邊一國論”。又如唐家璿在上海“APEC”的“中共已成為歷史名詞”言論,導致雖然將“台獨”奉為“神主牌”,但在畢竟已經執掌著“國家名器”,有所忌諱之下,其內外文件仍然仿效國民黨使用“中共”一詞的民進黨,索性“順其所言”,將內外文件中的“中共”一詞改為“中國”,在客觀上助長了民進黨的“一邊一國論”。

  因此,王毅的出任外交部長,以其對台灣政治形態的熟悉,尤其是對台灣官民心態的瞭解,或許在處理涉台的外交事務上,會比較靈活、彈性。這才是台灣方面值得關注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