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的歐亞大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3-03-25 10:30:52  


 
  中俄聯盟?

  二戰後,中國獲得了和俄美一樣的世界性大國地位。遺憾的是,中國尚未釐清自己在歐亞大陸和國際體系中的地位,就被迅速捲入到冷戰的東西方對抗中,中國的歐亞大戰略也無從談起。冷戰結束和蘇聯解體給中國的歐亞戰略設計提供了新的契機,但中國還未充分和深入思考這一戰略問題,國際局勢的風雲變幻就迫使中國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受制於台灣分離、朝鮮半島分裂等冷戰遺產的掣肘,以及美日澳東盟在海權方向上的強大壓制,中國的海疆戰略仍將堅定地以防禦為主,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難有大的突破和改變。因此,當下對中國最重要的還是狹義的歐亞戰略,也就是如何開拓對陸疆方向上新獨立的歐亞國家的外交。中國歐亞戰略的最重要對象國也是俄羅斯而非美國。中俄在北約東擴、顔色革命、伊朗、阿富汗、美國在中亞駐軍、敘利亞等問題上的協調,在聯合國、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機制中的配合,很大程度上也是對美國“巨蟒”戰略的共同抵制。

  中俄“背靠背”抵禦美國和西方的策略,近些年在中俄兩國的學者甚至官員口中升級為建立旨在對抗美國的中俄軍事聯盟的想法。第一步就是聯手維護歐亞大陸的穩定,最終目的則是建立對歐亞大陸所有國家開放的大聯盟。兩國對美國價值觀共同的批評態度也讓西方評論家相信,自由主義模式下英美大西洋盎格魯—薩克遜聯合體與威權主義模式下中俄兩大歐亞大陸巨頭的對抗,將再次成為21世紀地緣政治鬥爭的主要內容。

  中俄兩國在世界秩序上的許多原則確實相符或接近,這讓兩國戰略性合作變得可能。但這主要還是兩國相同的國際體系等級地位決定的(兩國都是要求改變現狀的國家),而不是兩國自身的地緣政治地位、性質和訴求決定的。這種合作更多是臨時性的,而不具有長期性,在具體層面實施起來也是問題多多,很難做到完全合拍。比如:中俄雙方經濟人口實力不對等;雙方的經濟結構和對外經濟合作方向不同;在涉及對方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不願過深介入或採取超脫立場;在中亞乃至南亞的競爭,也更像是零和遊戲;兩國都有經濟發展的階段性任務,在各自真正崛起之前,雙方顯然不會人為建立任何針對第三國的軍事聯盟。

  中國的歐亞戰略設計

  世界所有大國中,俄羅斯是唯一一個同中國沒有深刻政治矛盾的國家,在其影響下,歐亞地區也是唯一在涉台、涉藏等中國極為敏感的問題上大面積支持中國的地區。中國在歐亞地區的投資,除俄羅斯外,也主要集中於哈薩克斯坦、烏克蘭、白俄羅斯、土庫曼斯坦等與俄友好國家。俄羅斯對中國歐亞外交的影響可見一斑。因此,雖然中俄不必結盟,但中國的歐亞戰略必須要“借力”俄羅斯,而不能繞開俄、更不能與俄對著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