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薛力:中國應加入中東問題“四方機制”

http://www.CRNTT.com   2013-06-28 09:29:51  


 
  過去十年裡,中國的經濟實力迅猛增長,參與解決國際爭端的能力與願望都有了明顯的提升,但依然只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地區大國,在全球治理方面尚屬新手,很難在“四方機制”外單獨推進中東和平進程。那麼,是否可以在四方機制外發揮獨特的“補缺補漏”作用呢?問題是,既然中國希望發揮的作用是建設性的,這與“四方機制”的根本目標一致,為什麼不能在機制內發揮作用呢?畢竟“五方機制”的力量要大於“一方機制”。

  那麼,是擔心四方機制成員——尤其是美國,可能還有以色列的反對?這或許是一種未經驗證的假設。聯合國與歐盟都是多邊主義的倡導者,沒有理由反對中國的參與。俄羅斯更不會反對。至於美國,作為當今國際體系的霸權國,顯然更希望看到中國在國際機制內發揮作用,而不是中國“敲邊鼓”或“另修棧道”。

  至於以色列的反對,可以通過適當的溝通化解,中國加入“四方機制”是為了“促和”而不是為了“拉偏架”,後者顯然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從長遠與總體看,中國加入“四方機制”對以色列也是有利的。

  更大的原因,可能在於中國希望繼續保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則,避免受到機制的限制。這是過去幾十年傳統外交思維的餘韵,已經到了調整的時候。“四方機制”的限制對各方都存在,中國在解決巴以爭端上並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私利,沒有必要擔憂與害怕什麼。

  中國參加“四方機制”的價值在於自己的經濟實力、在阿拉伯世界的良好聲望、與巴以雙方的良好關係,以及哈馬斯對中國發揮作用的期望。這些都可以在“五方機制”內得到更好的發揮。

  根據吳思科的說法,阿盟、埃及、巴解以及其他一些阿拉伯國家都認為中國應該加入“四方機制”。這給中國提供了加入的契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