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今天中國人為什麼易怒?

http://www.CRNTT.com   2013-07-01 14:57:52  


 
中國式易怒之三:權力博弈

  事實上,與上述遷怒機制和合理化攻擊有明顯差異的則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暴躁性易怒行為。一次小小的汽車刮蹭可能會釀成大打出手的流血事件,旅遊公司的時間延誤可能導致毫無顧忌的辱罵。2012年7月8日凌晨5時30分左右,2194次列車(鄭州—合肥)停滯在商丘市寧陵縣境內,最終晚點8個小時。由於停電,車廂內像個“大蒸籠”,部分乘客不滿,與列車工作人員發生摩擦,列車長頭部被打流血,縫了3針……另外一則報道更值得關注:株洲的一位出租車司機在晚上接乘客去偏僻處,辦理出城登記本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然而,的哥馬師傅在17日晚上卻碰到一件鬱悶事,一名年輕男乘客不僅不准他辦理出城登記,還把他的車砸壞……

  在這裡,小型的暴力衝突乃是國家社會衝突的“微縮版本”或者“戲劇版本”:

  首先,幾乎所有這種衝突背後,都隱含著對國家權力機制的警惕、不滿和破壞欲,仿佛只要是規定、規則和行政手段,就必然隱含著對個人生活權利和主張的損害。與國家權力的博弈,縮小成了在具體而微的場景中,大聲喊出自己的不信任,並用暴力形式發洩這種不信任激發的憤怒。

  其次,很多時候,這種權力的博弈來自對權利的訴求,卻往往變成了暴漲的個人強權意識,即控制他人才是最舒服、最安全和最符合我的意圖的事情。這是一種嶄新的動力機制,可以圖示為(見圖2):

  這個圖示的最為簡明的解釋為:如果你能感受到資本-國家的壓抑性機制,但是,卻不知道它藏身何處的時候,那麼生活中的一切他人,都可以是它的代表;於是,只要能夠控制他人,就能保障自己。

私通機制下“寬容”的消失

  顯然,寬容的消失、攻擊性的增強,我們看到一個易怒的中國:辱罵、攻擊與隨手丟棄垃圾、吐痰……只要可以發洩內心的不滿和危機感,合理的形式也許並不是最重要的,所以,碎片化的憤怒自然就會成為人們的常見態度。

  在這裡,“遷怒-攻擊-權力”,構成了中國式易怒的內在邏輯圖譜:如果我總是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合理途徑,那麼,我會不斷地用遷怒的形式積累憤怒,並使之成為社會病;而一旦有合理的借口,我會大肆攻擊,試圖引起“關注”——這也許是對建立很好的解決問題機制的提醒,實在不行,也是一種報復;而只有讓我保持不隨便被損害的狀況,我才可能在這種社會中活得更好——為此我積極努力拼搏,試圖不再被人欺負,所以,現在誰敢欺負我,我就教訓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