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上海自貿區的價值

http://www.CRNTT.com   2013-09-06 08:11:12  


 
  中國的選擇

  文章分析,全球化之風勁吹的同時,中國也走到了經濟轉型升級的關口。

  中國經濟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如何釋放制度紅利。而改革的發端首先應是政府職能的轉變。從過去十年來看,政府介入經濟行為過多,經濟領域中行政權力無處不在。

  市場體系的完善、微觀經濟主體的強壯是中國在新一輪對外開放中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從過去的十年加入WTO來看,當時很多人覺得開放後會出現問題的領域,都沒有出現大的風險,相反都在問題解決之後,大大提升了競爭力;而長期受到保護的行業反而越來越落後。

  中國加入新的國際貿易協定,必然會極大地推進中國制度的改革和制度紅利的釋放,而現在中國最大的問題則是投資主體和投融資體制以及要素市場的扭曲。在TPP中,最要害的內容是准入前國民待遇、國有企業的競爭中立、負面清單管理、高端服務業更高程度的開放,短期看這些對中國的確有很大的衝擊,但是從實質性來看,中國改革最難的就是打破既得利益。如何突破這些現有利益群體呢?只有對外開放,並以開放促進改革。

  上海自貿區的價值

  文章認為,未來中國比較現實的做法是積極進入新規則,通過開放來倒逼,以此來破解既得利益者的阻擋。

  上海自貿區,也在這種開放的需求背景下應時而生。其根本為了促進改革、深化改革。或者說,上海自貿區誕生的目的,就是為了改革,為了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

  從目前來看,上海自貿區最大的意義就在於改變投資中的投融資體系,變投資審批為投資監管。簡單而言,中國近年來的投資主體主要是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融資主要中介是銀行,投資決策機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政府審批,而融資的結果往往是“愛富嫌貧”,有政府背景和國有企業背景的投資主體能夠獲得低成本的金融資源,中小民營企業和創新性企業則難以獲得金融資源。上海自貿區的意義,就是根本改革目前投資主體單一和投融資體制和體系的扭曲。要以金融體制改革為核心,推進土地要素、勞動要素、資本要素全面市場化等等。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設立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思路,決不意味著為上海提供一些優惠政策或者降低稅率,進而讓企業大規模地進駐,在變成投資熱土後,土地價格上升。這樣的做法也缺乏意義。這是因為,這種優惠政策輸入的做法,早年被稱為“發展極”,其它城市也會要求獲得——天津會要,重慶也會要,舟山也會要,其他地方都會要這個政策,全國很多地區都想成為“發展極”。政策普及後意義就會消失——無非是搶先把中國資源要素囊括其中,而並非改革。

  上海要真正做好自貿區,第一是要有完善的要素市場體系,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第二要有強壯的微觀主體,例如像華為這樣的跨國企業不斷湧現;第三,要接受全球更高的自由貿易和自由投資的標準,包括企業的社會責任、環境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知識產權保護等。

  具體而言,應先將TPP談判中的內容納入上海自貿區: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取消諸如銀行、保險外資股權不能超過多少比例等限制。如果不在負面清單管理內的行業,從企業設立到股權組合就可以全部開放,既對外開發,也對內開發。

  高端服務業,特別包括目前外資比例還很低的文化、教育、醫院醫療等都應該對內和對外開放,甚至包括審計、會計等領域都應拋掉現有的各種障礙。只有如此,上海的現代服務業才有可能迎來一個大發展的時期,成為中國經濟產業轉型的領頭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