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美關係和世界秩序

http://www.CRNTT.com   2013-10-08 08:30:03  


 
  中美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區域和世界的和平與安全問題。中美兩國如何互動?美國“重返亞洲”來“平衡”中國的崛起,美國和其同盟下一步怎麼走很關鍵。如果美國“重返亞洲”僅僅是如其所說,是為了“威懾”和“平衡”中國,也就是防備中國行為嚴重損害其國家利益,那麼也不致於導致兩國的公開和正面的衝突,因為中國實際上並沒有想挑戰美國的霸權。但如果美國和其同盟所做的超出了“威懾”和“平衡”的範疇,兩國的公開衝突乃至戰爭就會成為可能。

  很顯然,美國下一步如何走也取決於中國如何走。這是典型的博弈或者理性選擇。對中國來說,在處理和美國的關係上,至少具有兩個目標。第一是最低目標,即要盡力避免走向大國爭霸的悲劇,第二是最高目標,即和美國合作共同構建和維持國際秩序。

政策目標變化及時

  在實現最低目標方面,中國自鄧小平開始,至少在意識形態上,已經確定了和平崛起的途徑。鄧小平時代的政策目標是“韜光養晦”的低調外交政策。進入1990年代後期,中國更進一步提出“和平崛起”的政策。之後,為了回應國際社會對“崛起”概念的敏感反應,中國改成“和平發展”。在胡錦濤後期,因為大國關係顯得越來越重要,中國又提出了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政策目標。應當說,這些政策目標的變化相當及時,符合實際情況的變化。中國的改革開放到現在也已經有三十多年了。這段期間,中國不僅保證了周邊的和平,而且也承擔著其所應當承擔的國際責任,為國際秩序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例如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部隊,在聯合國體制下派軍艦到索馬里護航等等。也就是說,前面的兩個政策目標“韜光養晦”和“和平發展”是成功的。

  但現在則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大國關係,也就是如何實現建設“新型大國關係”這一政策目標。這裡的關鍵就是如何和美國合作重建、共建和維持國際秩序。

  中國如何做?這裡首先要對今天中美兩國所面臨的全球化作科學的理解,包括美國在全球化過程中的作用、其所面臨的困局、全球化對現存國際秩序的挑戰等等。在對這些問題有比較清楚的認識之後,中國才可以決定自己在這一國際秩序中的角色,明了應當對美國實行什麼樣的關係。

  冷戰結束後,美國作為唯一霸權所取得的最主要成就,就是經濟的全球化。經濟的全球化本身也是促成“一個世界”局面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儘管經濟全球化的主動力是資本,但資本單獨很難進行快速的全球化,因為資本往往面臨來自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強大的阻力。要克服這些阻力,國家或者政治力量就要扮演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冷戰結束之後,在推進全球化方面,美國可以說起到了遠較從前的帝國更為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美國的主導,這一波全球化不可能有那麼快的速度。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就是全球化的結果。全球化已經改變了世界秩序的很多方面。“地球村”的概念已經存在了很久,但直到今天,才形成了真正的地球村,在地球的一個角落發生的事情,很容易對另外一個角落產生影響。除了少數幾個孤立的國家,例如朝鮮,今天不管國家的大小和強弱,不同的意識形態和政治體系,不同的文化和文明,都高度相互依賴,沒有一個可以免受全球化的影響。

   全球化導致各國間高度的互相依賴關係,從而為新的世界秩序提供了一個結構性條件。人們甚至可以說,互相依賴就是世界秩序。全球化尤其改變了中美關係的結構和性質。從經濟上說,中美兩國的高度依賴性,超出了世界經濟史上任何兩國之間的關係,以至於有美國經濟史學家把中美兩國關係稱之為“中美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