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以互設辦事機構代入兩岸政治談判?

http://www.CRNTT.com   2013-10-21 09:13:58  


以馬英九目前的窘境,也只能是以進行兩岸政治談判來作翻身助力了。
  中評社北京10月21日訊/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登載富權的評論文章《以互設辦事機構代入兩岸政治談判?》,正如台灣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至懷說所,今後的兩岸關係發展有四個亮點:互設辦事處;“張王會”;“和平協議”;“習馬會”,這四點是一個路線圖。如果能夠互設辦事處,就能夠促進張王的會面,進而有助於商談和平協議,若有了和平協議就能為“習馬會”做一個鋪墊。文章以為,不妨以簽署“兩岸互設辦事處協議”來促進並實現兩岸政治談判。

  過去曾經多次說過兩岸互設辦事機構的性質是中性、沒有政治意涵的馬英九,本月十八日在會見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訪問團時,卻突然轉口,表態說“兩岸互設辦事機構不是經濟性質而是政治性質”,並強調兩岸若簽署互設辦事機構協議,比起此前簽署的十九項協議,“可以說是政治性最高的一個”。當此說法遭到綠營的質疑時,“總統府”於當日傍晚發出新聞背景稿緊急澄清,強調雖然兩岸洽簽互設辦事機構的協議“議題”不是經濟性而是政治性的,但“機構本身”不具有政治意涵,是中性、服務性、事務性的機構。而被視為馬英九大陸政策智囊之一的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高輝也在翌日解畫說,“兩岸坐下來談的同時,其實就已是在進行政治性協商”,兩岸談及的議題,涉及高度政治敏感性,包括機構名稱、掛牌、要不要掛旗幟及人道探視權等議題,“談判的過程,本身就是政治性談判”。但談判完成後,設立的辦事機構,為海基會派駐大陸的辦事機構,屬中性,不具政治性質。 

  馬英九和高輝的這個說法,從積極面看,可能是希望能以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入手,由淺入深地推動並進行兩岸政治性議題的談判,並在台灣民眾基本上能夠接受之時,再進行深一層的政治對話及談判,包括洽簽“結束兩岸軍事敵對狀態協議”及“兩岸和平協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