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薛理泰:紀錄片《較量無聲》存疑多多

http://www.CRNTT.com   2013-11-04 10:06:11  


 
  該紀錄片引用了不少資料,以歷史關鍵時刻的電影片段中的畫面為襯托,堪稱圖文並茂。不過,筆者觀看這部紀錄片以後,似乎有一點霧裡看花的感覺,總的覺得有一點不對勁,有頗多存疑之處。

首先,據稱這部紀錄片是由中國國防大學、總政治部保衛部、總參謀部三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現代關係研究院聯合推出,並由國防大學信息管理中心製作而成的煌煌巨片,來頭不可謂不大。為何中國官方媒體如中央電視台以及各省市電視台始終不予以播放呢?連《鳳凰衛視中文台》也迄今置之不理。這是一反常態的,令人不解。

  其次,既然這麼多知名單位參與製作,又是由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校長王喜斌兩位上將擔任總策劃,眾多戰略家提供文案,耗費了偌大人力、財力,且不說在總體規劃上是否“適銷對路”,在文字細節上總不致於出什麼差錯。

  然而,整部紀錄片中以及推介紀錄片的文字解說中,卻有若干文字錯誤,比如“蘇聯的垮台不是上帝青睞美國,而是裡根政府的政策所至”,把“所致”錯寫成“所至”,又如把“中國現代關係研究院”錯寫成“中國現代關係研究所”,等等。劉亞洲是著名的戰略家、文學家,在他擔綱的巨片中,不至於聽任下級部門犯下如此的文字錯誤吧。

有些事能做不能說

  再次,即使中國軍界確實有少數人持有《較量無聲》紀錄片中反覆闡釋的那種觀念,這部紀錄片的公開播放也是未獲北京決策層批准許可的。須知,在戰略規劃層面上,在某個時段,有些事既能說又能做,有些事能說不能做,有些事能做不能說,有些事既不能做又不能說。這在戰略規劃中是一個盡人皆知的常識。

  在中國軍界,內心持有此等觀念者,或許還有一定的數量,卻很少有可能躋身於領導層,設若業已躋身於領導層,則出於職務上的原因,也必然在不同程度上改變了此等觀念。試想:北京決策層豈能批准製作並公開播放此一紀錄片呢?

  再次,中國社會上左、右兩派爭執愈演愈烈,而國內中產階級又不強大,沒有足夠的發言權,不能在左、右兩派爭執中起到中和及調和的作用,因此左、右兩派相持不下,幾乎形同水火。在此刻,《較量無聲》問世,在網絡上頻繁播放,引發的效果就是助長了左派的聲勢,到頭來在客觀上會為中國社會添加了不穩定的政治因素。所謂未獲其利,先蒙其害,何苦來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