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岡“斷交”良禽擇木而栖

http://www.CRNTT.com   2013-11-19 10:07:19  


資料圖:馬英九與岡比亞總統賈梅
  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訊/繼非洲國家岡比亞上周五突然宣布與台灣“斷交”後,台當局昨天也宣布與岡比亞 “分手”。古語雲 “覆水難收”,岡比亞心意已決,台灣雖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也別無選擇。只是岡比亞一句 “國家戰略利益”的簡單解釋,似乎未能解開台灣方面的 “千千結”。馬英九昨天說,在兩方高層互訪不斷、合作計劃順利執行且成效良好,而大陸方面也未介入的情況下,為何岡比亞還會宣布 “斷交”?不可否認,台岡 “建交”18年,去年馬英九還到訪岡比亞,與該國總統賈梅比試掌上壓,而由台灣援建的岡比亞武裝部隊訓練中心也於最近落成,但岡比亞翻臉比翻書還快,難怪台當局百思不得其解。

  往年當有國家與台灣 “斷交”,島內第一反應便是 “認為大陸挖台灣墻腳”。最近民進黨及一些名嘴也是條件反射式地把 “斷交”責任推到大陸身上。上周五大陸方面已澄清,事先並不知道台岡 “斷交”事宜,也沒有與岡國接觸。而台當局這幾天經過查詢後,也證實事件與大陸無關。其實,自2008年5月國民黨重新上台以來,兩岸關係如沐春風,雙方也達成了“外交休兵”的默契。大陸至少拒絕了台灣5個 “邦交國”的建交請求。

  岡比亞與台灣 “斷交”,應是該國自主決定。其實, “國家戰略利益”的解釋雖然只是寥寥數字,但如果台當局仔細斟酌,還是能夠看出端倪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台灣因為經濟成功發展而成為亞洲 “四小龍”之首,經濟規模等主要經濟指標在香港、新加歧與韓國之上。台當局利用雄厚的經濟實力,掀起一波恢復或建立 “邦交”關係的浪潮,尤其是利用非洲一些國家經濟困難之時,通過經濟援助與多個非洲國家 “建交”。台灣的各種援助當然也成為非洲一些貧困小國政府的重要財源之一。然而,近年台灣經濟疲弱不振,反觀大陸經濟實力蒸蒸日上,在非洲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俗話說 “良禽擇木而栖”,岡比亞出於 “國家戰略利益”,在大環境的驅使下,所以作出 “棄台”決定。由此也可見, “台獨”在國際社會上的空間進一步縮小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