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2013年——印度政治發生變化的一年

http://www.CRNTT.com   2014-01-06 09:44:03  


 
把好人請進聖殿

  新潮流標誌之三,新一代印度政客將帶來希望。

  印度實行代議制民主,全國的政治權力掌握在通過選舉產生的近5000名聯邦和邦議員手中。這批人在印度被稱之為“政治階級”,並擁有兩個顯著特點: 一是印度“家族政治”影響廣大,有相當一批議員是依靠或近或遠的家族背景當選的;二是與“金錢政治”和“暴力政治”相關,當選議員中有相當一批人是罪犯嫌疑人或已判定的罪犯,“政治犯罪化”問題非常突出。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常駐德里記者邵蒂克·比斯瓦斯(Soutik Biswas)去年初發表的一篇報道,在包括中央和所有邦議會在內的全部議員中,有三分之一的人(4835人中的1448人)受到刑事犯罪起訴;其中641人涉及強姦、謀殺、綁架、搶劫、勒索等嚴重刑事犯罪。

  在過去幾十年裡,印度被法院判定有罪的議員並不立即失去議員資格,他們在上訴期間仍占據議員席位,從地方法院到高等法院再到最高法院,其上訴抗爭往往能持續一、二十年,甚至被判了刑的政客在監獄裡仍能參加競選並當選為議員。

  由此不難理解,本文開篇所述最高法院的判決是何等的重要;也不難理解,為什麼長久以來印度就有“好人不參政”的至理名言。

  然而,百姓黨的崛起卻強烈蘊含著“要把好人請進民主聖殿”的社會信息。該黨骨幹多為律師、記者、大學師生和企業白領,是一批理想主義的年輕知識分子。他們沒有特殊的社會背景,大多是兩年前共同參加那場反腐敗群眾運動的志同道合者。他們依靠反腐敗的勇氣,反權貴文化的真誠,政治透明化的準則,以及重視民生的承諾,在成立僅一年的情況下就贏得了首都的選舉,為印度選舉政治和政黨文化書寫了新的一頁。

  當然,百姓黨的故事目前頂多只是個城市現象,印度廣大農村並不具備發生如此變化的社會條件。而且,百姓黨政府是個少數政府,它需要其他政黨在議會至少八席的支持;再加上該黨在競選中所做的有關居民水電費用減免等承諾在財政上是否可行也是個問題,因此,不排除百姓黨政府有半途夭折的可能。

  然而,重要的是,百姓黨的反腐敗鬥爭已經創造了歷史,再加上新通過的《人民監察委員會法》和最高法院關於有罪議員的判決(以後也會形成法律),一個新的潮流和框架正在形成,印度政治未來或將逐步走向較為清廉的方向。儘管這個過程肯定非常緩慢並充滿曲折,但它應該是可以期待的。
  
  作者:毛四維 中國前駐印度、巴基斯坦外交官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4年01月06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