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莫迪與安倍有相似之處?

http://www.CRNTT.com   2014-05-20 11:57:07  


 
莫迪與安倍有相似之處?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刊文指出,有希望成為印度總理的莫迪挑起了數百萬人被壓抑的渴望,他們隱隱瞥見了印度的經濟覺醒。他還鼓舞了那些渴望根據對印度教的狹義定義締造一種身份政治的人。前者應當受到歡迎,後者肯定不應得到鼓勵。莫迪應該堅持推廣廁所,而把神廟留給神職人員。

  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這個很可能成為印度下一任總理的男人,有時在措辭上非常巧妙。他最令人難忘的言論之一,便是他宣布支持“廁所先於神廟”,此言推翻了他與印度教禁欲主義的密切聯繫。同樣的話語,出自一名國大黨(Congress party)內閣部長之口,曾激起莫迪所領導的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的憤怒,稱這樣的言論可能“破壞宗教和信仰的良好結構”。但人民黨很清楚自己的命運依賴於所謂的“莫迪浪潮”,因此當其候選人將上述口號收為己用時幾乎一聲不吭。

  這位人民黨領袖有關印度應該少花些錢在宗教儀式上,多花些錢在衛生條件上的宣示是相當正確的。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數據,印度有近一半家庭沒有廁所,居民被迫在露天如廁。在印度,有手機的人多於家里有衛生間的人。不良的衛生條件,而非缺少食物,是40%印度兒童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莫迪像燎原之火一樣橫掃印度的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他的承諾,即實現經濟增長,進而徹底解決如此惡劣的生活條件,讓他的支持者們奔向中產階層的生活。

  很可能成真的莫迪時代(只有當周五投票結果揭曉,人民黨被證明贏得足夠票數,莫迪才能確定成為總理)有一個謎題。他會成為一名優先考慮發展、提供就業、清除官僚主義的領導人嗎?抑或他會重拾自己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根源,將宗派議程施加於印度基本由國大黨按世俗原則鑄造的政府體制?

  這與安倍晉三(Shinzo Abe)帶來的問題有些相似,這位日本民族主義者在2012年以類似於莫迪的競選綱領—遏止經濟衰落—壓倒性地贏得選舉勝利。從實際行動看,他既是極端保守主義者,也成了一名改革者。他在執政初期啟動了經濟復甦計劃,結果還不得而知。之後他放縱自己的右翼傾向,推動通過嚴厲的保密法案,還去參拜一個民族主義神社,激化了與中國已經不穩定的關係。莫迪也與鄰國,尤其是巴基斯坦有潛在問題。但人們的首要關切還是在國內,即擔心他將煽動印度教沙文主義,為針對印度1.75億穆斯林的不寬容製造氣氛。

  莫迪,這個為追求宗教信仰而拋棄妻子的獨身者之所以讓人擔憂,不僅在於2002年古吉拉特邦(Gujarat)發生報復性殺戮期間,身為首席部長的莫迪被指袖手旁觀,任由1000多人(多為穆斯林)喪生。更為根本的是,許多自由派的印度人擔心他與民族衛隊(Rashtriya Swayamsevak Sangh, RSS)之間有聯繫,該組織植根於一個獻身於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准軍事團體。民族衛隊還力圖在北方邦(Uttar)巴布里清真寺的遺址上重建印度教羅摩神廟。巴布里清真寺在1992年的流血衝突事件中毀於印度教徒之手,他們相信這座清真寺是16世紀莫臥兒入侵者在羅摩降生地建起來的。

  支持莫迪的商業精英大多抱有這樣的期許:莫迪會聽從心中善的信念。一個常見論調是他變得成熟了。古吉拉特邦自2002年以來一直和平安定,而且日益繁榮。另一種說法是憑借獨立機構和聯邦體制,印度永遠不會受一人支配。莫迪或許是個“孤膽英雄”(用其崇拜者的話來說),他的堅毅果敢讓一些人折服。但正如一名分析人士所說,人們的信念是,“沒人能在這個國家實行獨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