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莫迪上台後的中印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4-07-07 10:36:40  


 
  印度知名戰略學家拉賈·莫漢也在印度智庫“觀察家基金會”撰文稱:曼莫漢·辛格已經認識到中國是資本、技術以及工程管理的領頭羊,中國必然是印度長遠發展戰略的一部分,但印度的外交政策否決了印度與中國在南亞次大陸跨地區項目上的雙邊合作,同時印度又對中國在次大陸上升的經濟利益感到擔憂。“而莫迪將會轉變印度的對華政策,他將與北京展開經濟合作;莫迪現在需要通過內、外部力量來為中印之間不斷擴大的戰略隔閡架起橋梁。”

  不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莫迪若想改變中印經貿關係的緩慢發展態勢,需要下大決心革除弊習,消除腐敗,增添便利,淨化印度的外商投資環境。更重要的是,莫迪要減弱安全政策在中印經貿關係中的分量,讓中印經貿關係盡量免受政治干擾。

  邊界問題加強危機管控

  邊界問題一直是橫亘在中印關係中的最大障礙。曼莫漢·辛格執政時期,中印多輪邊界會談均未取得突破性進展。莫迪上台之後,委任前陸軍司令庫馬爾·辛格擔任東北地區事務聯邦部長。後者稱其工作重點將是發展東北地區,以縮小與中國在邊界另一端大興土木建造公路和鐵路的距離。其言外之意是,面對中國在邊境地區建設軍事基礎設施,印度也不甘落後,料將推動此前陷入停滯的山區部隊。按前任印度政府的計劃,這8萬人的山區部隊將駐守在印度東北部與中國接壤地區。

  當此時期,潛在軍事衝突成為中印雙方都極為擔憂的議題。2013年4月,中印邊防部隊在青藏高原西部邊緣的拉達克山谷爆發帳篷對峙事件,民間爆發“口水戰”。之後,邊界地帶又出爭議事件。這些事件凸顯了中印邊界潛在衝突的風險。杜絕這類衝突的根本之計就是劃分實際控制線,然而,中印對此存在嚴重分歧。一則,實控線附近的地理形勢複雜,具體劃分起來,存在很多實際困難。二則,中印在實控線附近的哨卡呈現犬牙交錯之勢,雙方對於實控線的具體地理位置認識不同。

  在實控線未正式劃分之前,中印最需要做的就是健全邊界地區的各項危機管控機制,將突發衝突控制住、解決好。2013年10月,李克強與辛格在北京會談後雙方簽署了交通、能源、文化、教育、地方交往等9項雙邊合作文件,其中之一就是中印兩國政府邊防合作協議。趁著今年是中印緬三國共同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中方邀請印度副總統安薩裡和緬甸總統吳登盛出席北京6月28~29日的相關紀念活動。安薩裡是資深外交官出身,雖然當副總統有國大黨保舉因素,但在外交上要聽從內閣意見,因此他的訪華可視為總理莫迪的意思。事實上,莫迪要想集中精力發展經濟,也必須穩定邊界局勢。

  在邊界問題上,莫迪未必會采守勢;相反,對慣於在大國間游走的印度而言,雖然不會直接在南海海洋領土爭端中對抗中國,但印度決策層傾向於認為,中國因國內反恐及周邊局勢嚴峻,將被迫在邊界問題上與印度尋求合作,並有可能在談判中採取妥協立場。當然,這更多只是印度的一廂情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