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莫迪訪問尼泊爾的重大歷史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14-08-05 10:01:30  


 
  尼泊爾是當代南亞政治變化最突出的國家。先是國王主動讓位,於2008年和平演變為共和國,然後有尼共毛派武裝鬥爭取得全國性勝利而使政權性質改變,極端武裝革命勢力與其他政治成分實行和平民主政治,尼共毛派領袖於2008年至2009年及2011年至2013年,兩度在其他政黨擁護下擔任總理執政,這是世界政治史上的奇聞。

  尼泊爾的每一種政治勢力都和印度有親屬關係。資格最老的尼泊爾國大黨就是受印度國大黨的影響而產生的,兩國的國大黨60餘年來合作無間。尼泊爾共產黨可以說是印度共產黨的派生,但印共分裂使得尼共也喪失方向。尼共毛派更是印共毛派在尼泊爾的蔓延。印共毛派的許多領袖都在印度尼赫魯大學等學府受過教育。

  尼泊爾政治正處在重要的轉型期,現在有修憲委員會草擬新憲法,是尼泊爾從戰爭向和平時期過渡,從王國向共和國過渡,從宗教國向超宗教社會過渡,從中央集權向聯邦制度過渡。現在的修憲運動是繼2008年尼共毛派政府操之過急失敗以後的再一次嘗試。過去主要是激進的勢力與保皇室勢力相持不下,現在主要由比較溫和的尼泊爾國大黨與尼泊爾共產黨掌舵,他們都傾向於保存中央集權制,但也意識到民意對聯邦制的要求。

  尼泊爾人都信仰印度教,文化傳統與印度毫無區別,語言也相似,兩國數千年來親如手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尼泊爾部分人士開始對中國向心、對印度離心,有的人趁此對印度玩“中國牌”。但鄧小平“經濟掛帥”,不再熱衷於玩弄政治手腕,印度繼續企圖凌駕於尼泊爾之上,但無法改變尼泊爾的政局發展。

  尼泊爾是河流縱橫的高山國,有豐富的水電,但無力開發而向缺電的印度輸入電力。印度有能力幫助尼泊爾發展水電,可以有助鄰國,也能部分解決本國缺電問題。印度專家估計,如果把尼泊爾水電潛力變成電能,每年的財政收入可達400億美元(每天收入超過一億美元),加德滿都就會變成印度銀行的財神。

  包括新加坡學術界熟識的拉伽·莫漢(Raja Mohan)博士在內的印度國際專家,在莫迪總理成行前建議印度總理“友誼之旅”注意三點。第一,加強兩國歷史文化情誼(宣揚共同的印度教與佛教文化遺產),但與兩國共同存在的建立尼—印“印度教大家庭”的政治主張劃清界限,兩國可以成為現代民主夥伴共同發展成歷史宗教文化旅遊勝地。

  第二,印度幫助尼泊爾過渡到和平、團結、民主、進步的政治社會,幫助尼泊爾制定向超宗教社會及聯邦制度過渡的憲法。7月底印度外長斯瓦拉傑在尼泊爾強調;“印度在尼泊爾沒有特殊寵信”(India has no favourites in Nepal)。莫迪政權的一大優點是:它在思想信仰上屬於傳統保守領域,卻與尼共毛派保持友好交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