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宏觀調控要有戰略定力

http://www.CRNTT.com   2014-12-22 09:28:44  


一定要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在宏觀調控上保持戰略定力,尤其不要輕易放鬆貨幣政策。
  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為明年宏觀調控定調。總體上看,是在突出微觀政策靈活而有針對性的同時,仍然要保證宏觀政策的穩定性與連續性。

  北京青年報發表經濟學者盧周來文章表示,去年以來,面對經濟增速不斷下滑,中央理性評估形勢,認為中國經濟已告別高速增長進入了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同時反覆強調,調結構、促改革比片面追求高增長率重要,因此,只會進行微刺激,而不會出台大規模刺激政策。這一做法基本上穩定了市場各方預期。

  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呼籲中央出台強刺激政策的聲音越來越高,宏觀政策重回老套路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文章分析,這裡所謂的“老套路”,基本工具有兩個:一是放鬆貨幣政策,二是以政策有意扶持房地產市場,且二者互為因果。即放鬆貨幣政策的結果往往是大量的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推動房價不斷高企;而政府出台最具效果的扶持房地產政策,也是放鬆房地產金融。這兩招過去曾經在刺激經濟增長方面屢試不爽,但由此帶來的後果也很嚴重。

  根據英國最新一期《金融時報》所提供的數據,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為抵消危機給中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自2008年年底以來,中國貨幣供應量從7萬億美元擴大至20萬億美元,增量比其他所有國家新增貨幣的總和還要多。目前,中國流通中的貨幣,已經超過經濟規模遠比我們大的美國。“中國貨幣供應增加已經引發了長達5年的信貸狂歡,這是自二戰結束以來所有大型新興經濟體所經歷的最大規模的信貸狂歡。”在這場狂歡中,第一個飈升的資產類別是房地產,在截至2012年的十年裡,中國土地價格上漲了5倍,房地產價格上漲了6倍。當政府為控制瘋漲的房價出台限制購買二套房這樣的政策時,資金又開始流入形形色色的非銀行機構所提供的複雜投資產品,這些非銀行機構組成了中國龐大而非正式的“影子銀行”。這些“影子銀行”的存在,在中國經濟未來前行道路上埋下了觸發風險的“地雷”。

  目前,宏觀經濟下行趨勢未得到根本性遏止,於是,有人又寄希望於能放鬆貨幣政策,寄希望於刺激房地產。

  文章指出,由於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如果沒有結構上的根本性調整,單純的貨幣政策已無法維持其效果。決策者都希望,政策放水所帶來的流動性,能夠進入實體經濟特別是高科技創新型經濟。但由於在目前的經濟結構中,一方面,實體經濟利潤相對於其他經濟部門尤其是房地產部門,不斷走低,創新型與創業型產業也未形成氣候。而另一方面,利率卻已經市朝,決定了流動性只會往利潤高的地方走。所以,放鬆貨幣政策的結果,不但解決不了實體經濟融資難,反而只會助長經濟泡沫化。

  但下一輪資產泡沫化有可能還不在房地產部門。儘管過去試圖抑制房地產發展的政策已經取消,且貨幣政策已有所放寬,但由於人口結構變化以及單位投資收益率也在走低,房地產市場需求與投資增速也都在下降。也就是說,房地產市場也可能無法再像從前那樣,能夠承接大量的流動性。於是,在政府又在警惕影子銀行風險的情況下,資金流向出口就可能是股市。僅僅三個月前,中國股市還處於蟄伏狀態,但三個月就大幅飈升30%,並開始呈現出瘋狂交易的跡象。而剛剛披露的12月份經濟先行指標,卻並沒有明顯改善跡象。這更加表明,不久前銀行放鬆銀根帶來的流動性,已大量進入股市,而未進入實體經濟。因此,也可以預期,如果貨幣政策再放鬆,可能會刺激股市進一步上漲,但對宏觀經濟增長及結構改善,作用仍然不大。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