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兩會觀察:好的故事往往不只一種解釋

http://www.CRNTT.com   2015-03-10 11:15:50  


 
  但是,不能不說,也有一些變淡的東西讓我略微感到不安。比如,我有個拿不太准的模糊印象,就是今年兩會上關於農民工的討論和報道似乎有所減少。記得農民工代表第一次出現在全國兩會時,輿論的熱度可比現在要高得多,我也跟風寫過評論。但是現在,要想找到一些關於他們的聲音和影像已經有點困難了。這是不是也和審美疲勞有關,我也說不好。

  今年兩會上,“農民工”這個字眼最絢麗的一次登場,還與李克強總理有關。李克強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講了一個故事,春節前他去貴州考察,在一個高速公路服務站遇到了很多返鄉的農民工,總理問他們在外地過得怎麼樣,他們當著總理的面就流淚了。總理問“怎麼了”,他們回答說,“心酸”。這個口述的故事,比絕大多數現場報道都來得真實和生動,甚至多少有些陌生感。江蘇是個經濟發達省份,李總理卻在江蘇團說起貴州農民工的故事,他究竟有什麼用意呢?他無非是想告訴人們,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離不開農民工的奉獻,但這個時代對農民工群體卻有很多的虧欠。農民工之所以有“心酸”,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勞動艱苦、所得有限,還因為他們尚未享受到平等的國民待遇,以及他們與父母和孩子聚少離多的現實境遇。李克強總理以這個故事所表達的憫惜情懷,委實令人動容。

  兩會是個討論國家大事的場所,難免會有所側重、有所忽略。但越是以廟堂之高,越應該注目草野之遠,越應該情系民生之痛。多一些農民工的粗鄙氣息,少一些名人明星的高蹈姿態,兩會才能更加貼近中國的現實,才能更加切中民衆的脈搏。這樣的冀望,是不是在沒進過會場的人心中才更強烈呢?但願不是。

新聞加點料

  “春節前,我去貴州考察,非常有感觸。”3月7日,總理向代表們講起了他與農民工的一段對話:當時在一個高速公路服務站,我看到了一群農民工,他們是從廣東、浙江、江蘇等地回老家貴州過春節的。我問他們有什麼願望,他們中的多數回答說,想回貴州就地打工就業。我問他們為什麼,他們回答,“老娘在家,孩子在家,出去十多年了,沒有盡到孝,沒有盡到責任”。我問他們在外地過得怎麼樣,他們當著我的面就流淚了。我問“怎麼了?”他們說“心酸”。原來,他們很難完全融入當地,很多待遇是不平等的,不只體現在社會公共服務,還有企業薪酬。所以,他們說,多數人想回家……

  (以上兩篇文章)作者:蔡方華 2015-03-10 08:37:32 來源:北京青年報-北青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