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如何看待俄羅斯經濟“向東看”?

http://www.CRNTT.com   2015-03-14 11:39:44  


 
  劉華芹(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2014年5月21日,在上海舉行的“亞信峰會”期間,中俄兩國簽署了總額高達4 000億美元的《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就此結束了長達10餘年的天然氣“世紀協議”談判。該備忘錄的簽署正值烏克蘭事件後俄羅斯遭受西方嚴厲經濟制裁之機,因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2014年4月7日,在英國《金融時報》上俄國家外交和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盧基揚諾夫表示:“普京一直都在談論東進策略,烏克蘭危機為加快東進提供了理想環境”。俄羅斯看似突然的“向東轉”,實則早已在謀劃之中,中俄經貿合作在其構築亞太戰略過程中居於異常重要的地位。2014年5月20日兩國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關於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新階段的聯合聲明》以及2014年10月14日兩國總理簽署的《中俄總理第19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標誌著中俄經貿合作已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為未來的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礎和框架。

  (一)中俄經貿合作步入戰略性新階段

  1.兩國經貿合作已提升至戰略層面,有利於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

  2014年能源合作成為中俄經貿合作的重頭戲,《中俄總理第19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指出:“將能源合作視為雙邊關係的戰略領域。雙方將加強中俄全面能源夥伴關係”。能源一直是俄羅斯經濟外交的重要手段,中俄能源合作既有利於俄方實現能源出口的多元化,為其歐亞平衡的外交戰略奠定基礎,又有利於中方構建能源進口多元化格局,保障國家的能源安全。與此同時,兩國快速推進的金融合作不僅便利了雙邊貿易,而且提升了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增強了金融安全的保險系數。能源和金融兩大領域的合作將使兩國在複雜多變的全球經濟格局中有效地維護自身的經濟安全,因而對雙方具有戰略意義。

  2.奠定了兩國投資合作的重要法律基礎

  擴大相互投資,尤其是中方對俄投資是未來一個時期雙邊經貿合作的重點,兩國總理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俄羅斯聯邦政府對所得避免雙重徵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及議定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與俄羅斯聯邦反壟斷署關於反壟斷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等為企業擴大投資奠定了重要法律基礎:一方面避免雙重徵稅協定保障了企業的合法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反壟斷領域的合作將維護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推動更多企業參與合作。而兩國擴大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合作,共同打擊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將為擴大高新技術領域合作,培育創新增長點提供重要法律保障。

  3.構建新的雙邊經貿合作機制

  雖然中俄兩國已建立迄今最完善的雙邊經貿合作機制,但隨著經貿合作的不斷深化,兩國總理又簽署了《關於1997年6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俄羅斯聯邦政府關於建立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及其組織原則的協定〉的議定書》,決定建立副總理級中俄投資合作委員會、中俄經濟合作戰略性項目高級別監督工作組以及能源領域專門工作組,以加強兩國在大項目領域合作的協調能力。同時,雙方還決定,建立中國和歐亞經濟聯盟在海關領域的有效合作機制,推進信息交換合作,促進貿易投資的便利化。新機制的建立將為快速有效地推進兩國達成的大項目合作提供必不可少的機制保障。

  4.拓展了經貿合作領域和合作形式

  兩國所簽署的各項協定將雙邊合作延展至貿易、投資、金融及貿易投資便利化等經貿合作的所有層面。兩國不僅提出了貨物貿易的發展目標,還提出了大力發展旅遊、過境運輸、教育、金融服務、醫療、體育、傳媒、通訊和會展等諸多服務貿易領域。投資也由能源拓展到農業、加工製造業、基礎設施建設、高科技等領域。加強地方合作仍是未來兩國經貿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雙方將在高新技術領域進行聯合科研、發展中俄陸海聯運、合作生產綠色農產品(000061,股吧)等,這均成為雙邊新型合作形式。

  (二)中俄經貿合作的發展前景

  2014年中俄經貿合作在發展目標、合作法律基礎、機制保障以及合作領域和方式上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跨入了戰略性發展新階段,雙方對未來合作充滿了信心。但同時又應指出,受歐美國家經濟制裁的影響,未來幾年俄羅斯經濟發展形勢不甚樂觀,這將加大協議落實的難度,兩國合作進程也將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為此,我們需要更為理性地看待雙邊經貿合作的發展前景。

  1.應從戰略層面綜合平衡利益得失

  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下任何經濟合作均具有一定風險性,差異只在於程度不同。在俄羅斯經濟形勢異常嚴峻的背景下推進中俄合作項目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風險,甚至會出現一些損失,對此應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中俄經貿合作基於國家經濟安全的戰略利益需求,長遠利益與短期損失之間相比,得失顯而易見。為此,習近平主席表示,不管國際局勢如何演變,我們應繼續沿著所選擇的道路,加強彼此間富有成果的合作。

  2.應遵循客觀經濟規律扎實穩妥地推進合作進程

  中俄之間的合作項目緣於長期利益考量,其對兩國經濟發展具有長遠重要影響。這些項目投資大、周期長,其實施難度不可小視,與此同時經濟合作還應遵循自身的發展規律,為此應避免急於求成的浮躁心態,穩扎穩打,扎實推進。對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需進行前期充分評估,作出各種預案,力爭將不確定性降到最低限度。有效地推進合作項目將使雙邊經貿合作得以持續穩定增長,但力求在短期內使雙邊貿易突飛猛進也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這裡急躁冒進與猶豫不決均不可取。

  3.應在雙邊經貿合作中增強市場機制的作用

  目前,中俄經貿合作的特點是政府主導、大項目帶動,這種合作範式比較適宜推進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涉及國家安全的大型合作項目,如能源、航空航天項目等,同時也體現了兩國作為過渡經濟體的特點,但這種合作模式自身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不適宜市場經濟環境下發展的加工製造業、創新型產業、服務業等領域的合作。

  縱觀中國與其他國家雙邊及多邊經貿合作形式,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經濟原則為基礎的合作是生命力最強、最具有可持續性的合作模式。中國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已明確提出,未來的改革方向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簡政放權,這也要求在中俄雙邊經貿合作中逐漸增加市場經濟因素,降低政府的主導作用。為此,未來應逐漸加強兩國經貿合作的市場環境建設。

  (1)完善經貿合作的法律基礎。在兩國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俄羅斯聯邦政府對所得避免雙重徵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及議定書之後,應盡快制定實施細則,以便將協定變成可操作的政策,為企業經營活動創造有法可依的環境。加強兩國相關政府主管部門在標準、計量、認證及檢驗監管領域的合作,推動俄方採用或承認國際技術標準,降低企業市場准入門檻。加強兩國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方面的經驗交流和政策溝通,借鑒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經驗,擴大市場開放,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2)提高雙邊經貿合作機制的效率。目前,中俄之間建立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下設10多個分委會,還有多個工作組,對於促進兩國經貿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也應指出,合作機制的運行效率仍有待提高。精簡高效應成為雙邊經貿合作機制的基本原則。在雙方力求拓展新的合作領域時,應優先發揮已有雙邊合作機制的作用或賦予其新的功能,避免機構重複設置,降低工作效率。

  (3)搭建各種貿易投資促進平台。充分發揮兩國實業家委員會、青年企業家俱樂部、各種地方合作機制、各類商會、協會的平台作用,充分利用現代通信技術手段,借助於互聯網平台促進企業之間的溝通和信息交流,創新貿易和投資方式,例如,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使大中小企業均能找到適合其發展的合作模式,形成大中小企業相結合、寬領域、多層次的立體合作格局,使中俄經貿合作獲得長久的發展動力和內在活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