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黃枝連:中評思想者論壇 一個大時代的產物

http://www.CRNTT.com   2015-11-29 00:08:59  


 
  但黃枝連表示,論壇的舉辦並不是一件易事,從選題到約專家學者約稿都需要大家全身心的投入。首先,題目和大意由黃枝連和郭偉峰、周建閩共同討論決定。然後,黃枝連打電話邀請理想的評論員,並及時地把時間表編寫打印出來傳真給評論員,根據其反應來進行訂正。至於討論要點和大綱,黃枝連表示,那只是供學者們組織材料及思考時使用,在討論過程中,他會根據有關人士的反應加以重組。

  對於論壇的政治取向和專家學者的選取,黃枝連表示,他們在選擇議題和邀請評論員時都慎重其事。他們不計較評論員政治立場和宗教信仰及個人偏向,只要在討論時就事論事,不管是什麼樣的見解和觀點都有話必錄。“我十分贊郭偉峰的一句話:不問關係和背景,只求觀點和見解。”

  事後論壇稿件的整理是重頭戲,黃枝連回憶說,當年都是由《中國評論》月刊的副總王平根據錄音帶做文字整理。“他先花五、六十個小時加以抄寫,再由周建閩進行編輯處理。通常只能取其幾個主要的專題,用十二至十四頁加以披露。”黃枝連表示,見報的部份,是忠於評論員原來的議論,不做任何的加工或曲解。

  “這一點,既可使評論員滿意,更是取信於天下、用以號召天下的一個重要條件。而我個人義務勞動的動力,既來自工作的意義與成就感,更來源於郭偉峰、周建閩、王平以及後來加入的《中國評論》月刊的副總羅祥喜的那種誠實開放的專業立場與工作方法。這樣的事業,要貫徹始終,是需要理想主義和理性主義的結合。”黃枝連說。

  到現在為止,先後參加論壇的評論員約有一兩千位,除了專家學者之外,還有政治活動家、公務員、外交官、工商企業界及宗教界、文化界、傳媒界人士以至於社會工作者。“按照王平的說法,把參與論壇的評論員名單列出來,就像一所一級大學專家學者的陣容。”

  黃枝連表示,這樣一個專欄的產生及其可持續性的發展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思想者論壇”是一個大時代的產物。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