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快適應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

http://www.CRNTT.com   2016-01-12 08:11:01  


 
   破解匯率單邊預期是改革平穩推進重要保障 

  文章分析,自2014年二季度起中國就出現了資本外流。截至2015年二季度的累計五個季度中,國際收支口徑的資本項目累計逆差1813億美元,剔除估值影響後的外匯儲備資產減少963億美元。其中,資產(即對外投資)項下淨流出5326億美元,負債(即外來投資)項下淨流入3313億美元。“藏匯於民”是前期中國資本外流的主要原因,反映了外匯資產由央行集中持有向民間部門分散持有的轉變過程。截至2015年6月末,儲備資產佔中國對外金融總資產的比重為58.6%,較2014年3月末回落了6.8個百分點。

  “8.11”匯改後,“償還債務”同“藏匯於民”因素叠加,造成中國資本流出增加、儲備降幅擴大。2015年三季度,資本項目逆差達到1491億美元,外匯儲備資產減少1606億美元。其中,資產項下淨流出674億美元,負債項下淨流出817億美元。究其原因是,剔除官方的國際儲備資產後,中國非政府部門對外淨負債2萬多億美元,出於債務負擔增加的擔憂,市場天然對人民幣貶值較為敏感。

  2014年二季度至2015年三季度,經常項目與直接投資順差合計8286億美元,較前六個季度增長29%。只是因為貶值預期下“藏匯於民”和“償還債務”突然加速,同期短期資本淨流出規模由685億美元增至5843億美元,使外匯儲備資產由前期增加 1482億美元轉為減少 2342億美元。同期,只有2015年一季度和三季度,負債項下出現了大流出,外匯儲備資產也出現了較大降幅。而其他四個季度,資產項下淨流出,負債項下仍為淨流入,外匯儲備資產小幅下降,人民幣可兌換和國際化如常進行。

  由此可見,中國基礎國際收支狀況依然強勁,不論是“藏匯於民”還是“償還債務”,正常用匯是有保證的。只是因為市場一致性的貶值預期,造成了集中擠兌外匯儲備的局面。反過來,外匯儲備下降、資本管制收緊,又進一步加劇了貶值預期,刺激了更多的恐慌性購匯。長此以往,有可能演變成預期自我強化、自我實現的惡性循環。

  當前中國外匯市場已經進入多重均衡狀態。即在給定的基本面情況下,市場既可能向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向壞的方向發展,預期對市場外匯交易策略的影響不容忽視。如果最終出現外匯儲備大降、人民幣匯率大跌、資本管制收緊的後果,這將不僅是國家的損失,也是百姓的損失,同時也非世界之福。因此,只有消除單邊預期引起的市場恐慌,才可能避免出現最壞的結局,更要防止出現把一手好牌打壞的遺憾。

  主動適應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新常態 

  文章表示,“8.11”匯改初衷是提高匯率形成的市場化程度。改革後,人民幣匯率下跌,是前期供求失衡壓力和看空情緒集中宣洩的自然結果。儘管2015年全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4%~5%的跌幅,但各種方法編制的人民幣匯率指數大都是升值的。這一方面說明中國政府無意參與競爭性貶值和挑起貨幣戰爭,另一方面也提醒貶值論者丟掉以匯率為工具刺激經濟的幻想。今後,中國政府仍將堅持強勢人民幣政策,抵制以貶值作為工具的誘惑。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型開放經濟體來講,匯率水平變化應該只是經濟運行的結果,而不應是預設的目標。

  未來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內外部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單方向做空人民幣未必可齲經濟下行是人民幣貶值壓力的內因,但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絕對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並不低,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孕育許多機會,投資中國風險與收益並存。美元加息、美元走強是人民幣貶值壓力的外因,但美聯儲加息是從非常規走向常規貨幣政策,沒有現成經驗,其道路必不平坦,歷史也不可能是簡單的重複。“藏匯於民”也造成資本外流壓力,但一方面外幣資產的利息收益幾乎為零,境外股市調整風險大,境外不動產投資規則陌生、交易成本較高,短期內大舉增持境外資產或外幣資產既不現實也非理性;另一方面,海外配置人民幣資產的潛在需求較大,一旦中國金融市場開放擴大,經濟政策和經濟前景更加明朗,隨時可能演變成現實的資本流入。最後,中國擁有巨額外匯儲備,捍衛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決心和能力不容小覷。

  市場不要被境外機構大肆唱空人民幣所迷惑,因為它們唱空未必就做空。不排除它們有可能通過唱空製造恐慌情緒,吸引境內機構和百姓跟風,大量消耗官方外匯儲備,然後一擁而上。相信,理性的中國機構和家庭顯然不願意也不應該成為外人手中“剪羊毛”的刀。

  既然匯率市場化是大勢所趨,各方就不能葉公好龍,而應該克服浮動恐懼,主動接受和適應匯率雙向波動的新常態。市場不必對匯率波動過度反應,更不應妄加猜測,將市場分析的結論強解為國家的匯率政策,而應該多從市場中尋找人民幣匯率漲跌的答案。政府也要容忍和適應市場波動,盡量保持客觀中立,少對具體的匯率水平發表意見,同時減少外匯市場干預,加快外匯市場發展,不斷便利市場主體使用和交易外匯。另外,市場主體應樹立正確的匯率風險意識,不要用市場判斷替代市場操作,控制貨幣錯配風險、用好金融避險工具。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