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分析:吳敦義勝選凸顯面包與愛情之問

http://www.CRNTT.com   2017-05-23 00:07:15  


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電視辯論會(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記者 束沐分析報道)號稱史上最壯觀的國民黨主席選舉20日落下帷幕,六位候選人中政壇資歷最深、也被公認為實力最強的吳敦義以14萬票當選新一屆黨主席。外界對吳敦義的議論主要聚焦在兩個問題:一是他如何帶領國民黨東山再起,贏回2018與2020兩場重要選舉。二是他如何處理國民黨內兩岸路線的爭議,與蔡英文的兩岸路線將如何做區隔,或者是否會進一步趨同。

  事實上,上述問題都觸及到了一個核心,那就是在當下的台灣政壇,“面包”和“愛情”何者更重要?顧名思義,在台灣政治的語境中,“面包”比喻現實利益,對於政黨或政治人物而言,就是選票以及其帶來的各種政治經濟資源,而“愛情”則比喻意識形態或價值理念,學界和輿論普遍認為,“統獨”而非“左右”構成了台灣社會的意識形態光譜。

  毫無疑問,吳敦義的勝出,意味著“能打勝仗”成為了藍營民眾選擇領導人的主流標準。而在謀求國民黨翻身壓倒一切的氛圍下,對吳敦義兩岸路線的質疑似乎成了少部分深藍群體發出的雜音。吳敦義雖然繼承了馬英九“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路線,但其本省籍出身的標簽,以及選前對洪秀柱“一中同表”與統一的質疑和嘲諷,再加上當選後覆電習近平中的一些伏筆,總讓人感覺馬英九“終極統一”的色彩在吳敦義身上消失了,因而對其“獨台”的焦慮應運而生。

  換言之,藍營民眾在洪秀柱和吳敦義之間選擇了後者,就是在“愛情”和“面包”中選擇了“面包”。洪秀柱擔任黨主席的一年,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愛情”,她提出的兩岸主張傾向於統一,也對兩岸和平更加有利,但受制於黨內政治生態與個人班底的能力,始終無法讓國民黨走出低迷與內訌。而吳敦義一方面借“本土派”代表的身份展現出強勁政治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批評洪的兩岸論述,塑造出自己更“主流”更“中間”,實則選舉戰術罷了,至於他所帶領的國民黨大陸政策究竟如何走,還有待觀察。
 


【 第1頁 第2頁 】